前世。

國內的國產動畫以《大聖歸來》為界。

如今。

陸晨想以《功夫熊貓》為界。

現階段,國產動畫仍未走出1995年以來的低谷,除了“喜羊羊系列”和“熊出沒系列”,

連億元票房的門檻都還遙不可及。

在資本眼中,動畫仍舊只是孩子的“開心樂園餐”,收益尚屬錦上添花,投入自然不必太大。

但事實並非如此。

“動畫電影的成本壓縮空間比較有限,拿不到一定量級的投資,專案就只能流產”這話是資深動畫製片人王霜的原話。

簡單來說,動畫是一種重資產的電影型別,任何一部作品背後的人力和裝置,都相當於真人電影的大片級。

嚴格來講,動畫的重工業程度堪比真人電影中金字塔尖的科幻電影。

國內仍舊有很多的動畫從業者沒有放棄動畫電影。

其實,從2010年開始,華國的電影市場邁入新的時代之後。

除了真人電影早就瞄向更高的票房狂飆突進。

在這個過程中。

90後已悄然間成為了新一代的消費主體,伴隨著動畫片長大的他們對國產二次元有著更多的期待與守候。

《大聖歸來》上映之後。

籠罩在華國動畫頭頂上的烏雲終於被撕開了,陽光開始照進這片拋荒已久的土地。

《大魚海棠》《大護法》《風語咒》《白蛇:緣起》等多部動畫作品緊隨《大聖歸來》紛紛面世。

19年,一部《哪吒之魔童轉世》更是以50.35億的成績再次重新整理票房紀錄。

國產動畫的市場佔比第一次超越了進口動畫,達到65.9%。

甚至一些此前為求生存而另謀出路的公司及從業者,也出現了回流。

這也是動畫電影部門這幫技術員緊張的最主要原因。

這個領域還沒有徹底開啟。

能夠不成功,誰也不知道。

哪怕是羅真。

此刻也變得緊張起來,哪怕他知道動畫電影有著很大的市場。

但是這個市場畢竟還沒有開拓呢。

他也不知道《功夫熊貓》能不能開拓成功。

“別想那麼多,先休息一段時間再說。”

陸晨有些感慨的對羅真說道。

對羅真而言。

《功夫熊貓》的製作過程可以說是相當的艱難。

相比較於真人電影,

動畫電影不光難,成本也更高。

真人電影下限很低,可能幾萬都有,上限不知道,但十幾億肯定有。

動畫電影下限很高,一部百來萬還是要的,上限也很高,很多遊戲光是cg的十幾秒就要上千萬。

動畫電影的製作週期是真人電影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