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見王。

當王見王的時候,就到了最終落地的結果的時候,再也沒有緩轉的餘地。

朝廷與金江鎮這兩年的猜疑,互相之間的試探和衝突,終於到了要攤牌的地步。

忠順王的侍衛,平遼侯的侍衛,都在十步之外等候。

十步的距離,正好合適。

十步之內。

忠順王和平遼侯相對而坐。

年輕。

太年輕了。

只有老年人,才知道時間的可貴。

人到了老年,每一日都在感受著時間的流失,這種滋味讓人心焦,心慌。

“平遼侯小時候讀的什麼書?”

聽到忠順王問起了不相干的問題,唐清安並沒有以外,露出一臉的笑容。

“成家寶業。”

“當行的書?”

忠順王見多識廣,連這種商學上的專業書籍都有所耳聞,見平遼侯點頭,發出了感嘆。

“可見平遼侯的一身本事,實乃天授啊。”

“哈哈哈,忠順王抬舉了。”

唐清安聞言大笑。

大周的文人就喜歡這等說法,有的官員甚至寫出了自己夜遇仙人,得授百金的故事。

讓人酒桌上多一談資罷了,當不得真。

……

突然就陷入了安靜。

兩人各自沉思。

身後的寂靜,引得雙方的侍衛,都情不自禁的回頭,等發現沒有多餘的事情,才放下心。

十步。

不管是誰的侍衛,沒有哪個侍衛敢越過這個規矩,導致了王與侯的談判破裂。

因此哪怕剛才的擔憂,各侍衛也謹守此規矩。

忠順王抬起頭,又看向了平遼侯。

唐清安感受到了忠順王的視線,也抬起頭,平靜的等候他的結論。

自己已經出招了,該如何決定,自己左右不了。

忠順王則感受到了平遼侯的自信。

他也應該自信。

因為看似大周有選擇,其實大周沒有選擇。

無論是放任金江鎮,對抗蠻族,或者拉攏蠻族,對抗金江鎮,對大周都是下策。

支援蠻族,還是支援金江鎮,大周的選擇都是養虎為患。

而如果金江鎮和蠻族媾和,對大周則是更大的威脅,比原來的局面要危險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