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方面的奏疏,報功錦州打退了蠻族的進攻,向朝廷討要賞賜和撫卹。

朝廷的軍隊,終於打敗了蠻族。

這些年來,屬實是第一回。

收到錦州的功報,最高興的就要屬皇帝。

他才親政不到一年,遼西方面就打退了蠻族,文治武功,邁出了第一步。

心裡即高興,又猶豫。

魏毅可是太上皇提拔起來的人,該不該調走他呢。

隨和皇帝的親政,大肆貶逐原來的老臣,連原來內閣的璠皓,都已經稱病不出門。

明眼人都知道眼前的局勢,紛紛改換門庭。

不過有些人太過顯眼,例如璠皓,作為太上皇一代,旗杆式的重臣,必當受到清算。

他的結局,就看皇帝心中的報復程度了。

陝西民亂,遼東軍事,都因為朝廷如今複雜,人心慌亂的局面,受到了影響。

“魏毅此人,朕不放心,想要重新選一名能擔負重任的遼東經略。”

聽到皇帝的話,忠順王認為不能輕動。

“魏毅擔任遼東經略不到一年,如果又換人,那一年就換了三名遼東經略。

對於遼西極為不利,此事不必著急。”

忠順王又一次反對了皇帝的主意。

皇帝看了眼自己的叔叔,沒有再談此事。

忠順王離開皇宮時,太監夏守忠親自追了上來,隱晦的勸戒了他幾句。

看著夏守忠的離去的背影,忠順王立在原地,良久長嘆一聲,顯得極為落寞。

以他的精明,又如何看不出,自己的皇帝侄兒,對自己有些不耐煩了。

不過自己作為他的親叔叔,不能看著他做錯事吧。

皇帝終於還是按照忠順王的意見,下發了旨意,誇讚了錦州方面,並要求內閣趕快制定出獎賞的章程。

結果沒兩日,金州方面的奏疏,報功平遼侯親赴營口,逼退了蠻族撤軍,也是向朝廷討要賞賜和撫卹。

“這可是奇了怪了,蠻族到底是為了誰而退軍呢。”

雙方都在爭功。

朝廷閣臣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

只是按照舊例,派了御史去遼西核查,至於金州,朝廷也派了人去,讓山東布政司核查。

如果是以往,以魏毅的關係,是能解決此事的。

可是牆倒眾人推。

朝堂上的官位,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坑位都有眾多的眼睛在盯著,所以遼西事暴。

朝廷供給了無數的物資,修造的錦州防線,被蠻族破了,皆被毀推倒。

養了數年的錦州軍,被蠻族大敗,十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