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鎮前番組織了五百餘艘各色船隻,跨海運送兩萬兵至遼西,其中大部分都是國內軍。

沒有大軍渡海的經驗,不論是上船還是下船,都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五百餘艘各色船隻,從遼西返回後,當即解散民夫,以緩解糧食的消耗和人力。

大部分的船都歸還漁政,恢復海上生產。

不過仍然有快船往返兩地,源源不斷的帶回軍情,對於遼西的戰況,唐清安都看在眼裡。

包括李勝虎戰場遇挫,退回寧遠城。

“當派船接應李勝虎。”

軍司謝友成,參考各情報得出結論,立刻提議道。

唐清安沒有同意。

派船倒是不難,可是如何能順利的接應回李勝虎呢?不管是錦州,還是寧遠都不會放人。

李勝虎強行回金州,如果導致錦州人心慌慌而大敗,這是唐清安不願意看到的。

可錦州如此危急,李勝虎部三千金江軍,如果真的全軍覆沒,唐清安也是不能接受。

“我去一趟蓋州吧。”

唐清安思來想去,想到了這個主意。

自己到了蓋州,不知道蠻族敢不敢,不給自己臉面呢。

唐清安也不確定。

聽聞將軍的話,眾人皆反對。

蓋州是前線戰場,將軍又不帶大軍前去,萬一有失則諸事皆休,所以眾人都苦口婆心的勸戒。

“蓋州有彭大海,蓋州前方還有營口的鄭剛,如何能有危險。”

唐清安知道眾人的擔憂,不過他倒不認為自己去蓋州會有什麼風險,且還有自己的親衛營。

見將軍主意已定。

謝友成從軍司挑出萬無一失之人,負責將軍出行到蓋州之事,而賈鑑親自前去蓋州瞭解情況。

因此很多人,並不知道將軍離開了金州。

親衛營也只帶了一營,才四百五十人,雖只一營,可是親衛營的李道信,萬三,王本,三人都親自跟隨。

一路過新金,欒谷關,在永寧監城修整一夜。

晚上負責值夜的是萬三。

現在的萬三,已經褪去了當年那副混蒙的模樣,著金江鎮制式兵甲,臉上也開始有了滄桑。

仇恨已經不在臉上顯現,而是放在心中。

從小兵到如今親衛營的將領,萬三這些年來,沒有對不起他原來亡於蠻族的家人。

親自巡視了一圈,見各處的親衛都沒有投機耍滑,他才滿意的回到將軍屋簷前。

有些親衛倒不是不忠心將軍,不過性子粗糙,才是萬三不放心的地方。

院子裡,燈火的照耀下,顯得明亮。

而窗戶傳出來的光亮,說明將軍還未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