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是大才。

科舉這道門檻,至少儒教文化上,金州是無人能及的。

探花。

只這兩字,就值得金州上下絡繹不絕的拜訪,更不提此人和將軍的關係。

更兼巡鹽御史一職,眼界開闊。

金江鎮第一文官馮勝之,慕名來拜訪,也是滿意而歸,常對人言,盛名之下無虛士。

這話一傳開,拜訪林如海的人絡繹不絕。

“金江鎮名不虛傳啊。”

院子裡的樹下,林如海難得今日清淨,整理這些時日對金州的瞭解,才發出瞭如此感嘆。

越是深入金江鎮,越是看清楚金江鎮的實力有多麼強悍。

反倒是金江鎮的官員習以為常,有些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意味。

民三百餘萬,精兵十萬。

更重要的是政治清明,上下團結一心。

難怪平遼侯面對朝廷,如此進退自如,毫不在意。

“老爺,姑娘的屋子已經佈置好了,不知道姑娘何時來金州?”

一名三十歲的婦人,出來詢問道。

“我再想想。”

林如海搖了搖頭。

此婦人是林如海十餘年前所納之妾,其餘姬妾年齡都不小。

又如為他生下兒子,後來因為兒子夭折,從此面如死灰,整日吃齋唸佛,為兒子祈來世之福的老姬妾。

這些人都不怎麼管事了,只有此人年輕些,打理府裡的雜事。

他還沒有下定主意,賈府派人來問,告知林黛玉態度堅定,他也還沒有鬆口。

唐清安送給他的宅子不小,足夠他一家安置。

可謂給足了臉面,

送了不菲的束脩,並且還提出要供養林如海一家,畢竟其家中人口不少,又沒有進項。

林如海接受了束脩,卻沒有接受後者。

他沒有死,有賈府的關係,乃至平遼侯的關照,哪怕沒有直系親族,隱匿的家資也不會被人侵吞。

這些家資,足夠他們一家幾世之用。

至於後代坐吃山空,他倒沒有放在心上。

他又沒有兒子。

他的姬妾為他生過一名兒子,可惜三歲夭折,除了林黛玉之外,再無所出。

心有不甘亦無可奈何。

還有三年即到了知天命的年齡,所以他這一支不用考慮後代。

唯獨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