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締結婚約(第1/4頁)
章節報錯
倭寇入侵朝鮮失敗後,朝鮮前任國主李琿,也無力應對兩班貴族大肆佔田,不光是田畝。
山林,河川,漁場,鹽場等等,都被成片的侵佔。
土地兼併比大周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是貫穿李氏朝鮮的結症所在,不過因為倭亂後,朝鮮貴族權利更大,導致越發的糜爛。
陶傑從朝鮮離開,回到金州,見到將軍後,向將軍彙報自己在朝鮮的機務。
和原來的謝友成一樣。
他們需要每過段時間,就要歸金州彙報交差。
賈鑑彙報遼左事宜,陶傑彙報朝鮮事宜。
朝廷如今指望不上,唐清安就只能指望朝鮮了,所以對朝鮮目前的新的情況,要做到了如指掌。
既要滿足金江鎮所需,又不能殺雞取卵,導致朝鮮各地作亂,反而影響對金江鎮的供應。
朝鮮前任國主李琿,在朝鮮國內被取消了王號,冠以廣海君稱呼,而金江鎮仍然習慣稱呼朝鮮前任國主。
也是隱晦的對現任朝鮮國主的敲打。
“在朝鮮前任國主時期,全國登記在冊的田畝為一百餘萬結,各種免稅田佔二十餘萬結,陳田以及報災的田也佔二十餘萬結。
每年納稅的實際結數為六十餘萬結,所產為一千三百餘萬石。”
聽到陶傑彙報的數字,唐清安搖了搖頭。
金江鎮一年只要六十萬石而已。
不需要從兩班貴族手中的田畝索要,只是佔民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罷了。
在他的計劃中,金江鎮未來的田稅是十稅一。
對比其他二十稅一等,看上去金江鎮定下的田稅很高,可是金江鎮攤丁入畝。
也就是說不在收人頭稅等雜稅,對比這一點,百姓願意接受田稅十稅一。
“這六十萬石,就像要了朝鮮的命一樣,真是令我無言以對。”
唐清安嘆道。
追其原因,無非就是朝鮮貴族太貪婪了。
陶傑聞言笑道。
“朝鮮年年加徵用以射手,炮手,殺手三手訓練,每結土地額外徵收二斗二升的“三手米”
這些年來,又增派以對咱們援助糧餉的名義,每結田畝徵收二斗五升。不過朝鮮百姓都叫做唐糧米。”
唐糧米。
這倒是唐清安第一次聽到,咀嚼了一番,立馬明白了其意。
朝鮮貴族轉移矛盾,把百姓的怨恨甩向自己,對於此點他到不怎麼在乎。
朝鮮的民心,於他無用。
民心是指自己內部勢力百姓的民心,不是說指外部勢力。
蠻族的民心就是蠻人。
他們上下一心攻打大周。
大周在遼東失去民心,甚至失去軍心,也是偌大的遼東,敗於蠻族的原因。
而金江鎮能崛起。
同樣是因為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