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城破了。

破得很突然,但又順理成章。

和以往並沒有什麼區別的普通的一天上午。

隸屬於鑲白旗漢軍的石廷柱,張士彥等降將,率領漢兵攻城的時候,喊了幾句投降免死。

守衛這一段的北鎮兵投降了。

或者說這些軍士餓的兩眼冒綠。

石廷柱原是奴兒干司建州左衛指揮的後代,從小隨父親移家遼東,改為漢人石姓。

一家人都受到大周的優待,並讓石廷柱兄弟都做了大周的軍官,他並且還是守備,任職於北鎮。

當數年前老奴入侵北鎮時,他率先投降,為蠻族出了大力,威逼勸降了眾多的漢將,功不可沒。

此人本來就是蠻族,因此深受蠻族的信任。

對北鎮他並不陌生。

見如今狀況,立馬帶領本部人馬衝入城內,一路見熟人,都先叫對方名字,隨後勸降對方。

當李達祖得知蠻族入城,並暢通無阻的殺向他的節度府時,長嘆一聲。

“爾等可降。”

留下這句話。

李達祖拔劍自殺。

李達祖雖然死了,但是他的親衛們並沒有散去,都守在他的身邊,不讓敵兵破壞他的屍體。

準備以命相搏。

李達祖一門,世代鎮守邊地北鎮,為國守疆百年。

遼東各地的軍中將領,多是跟隨他祖輩的世襲武官,哪怕原來遼東都司奪權,調走的將領或多或少都跟北鎮有淵源。

投降蠻族的漢軍,同樣也是如此。

大多要麼祖輩是北鎮世襲武官出身,要麼和北鎮系武將有關係,或族或姻。

就是蠻人石廷柱,他父親一家人也都是任職於北鎮。

至於其他張士彥等漢將,更不用提。

因此。

北鎮節度府牆外,匯聚了一部又一部的漢軍,卻無人攻打北鎮節度府。

換成其餘人,將領士兵早就自相殘殺的搶敵首的頭顱。

如果。

百年後的一天。

換成是金江節度府。

金江軍的後代們,或怕死,或屈服於敵人,投降敵人,跟隨敵人打下金州。

這些金江軍的後代們,大多同樣也會止步於金江節度府。

蠻將領著蠻兵來了。

同樣不敢輕動。

北鎮。

廝殺聲漸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