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民的選擇(第1/4頁)
章節報錯
北鎮有近二十萬士兵在廝殺,榆林鋪也有近二十萬士兵在廝殺。
不光是如此,他們後方加上民夫,各色馱馬騾驢,還有以萬為單位的大車。
合計高達百餘萬。
論兵力數量,雙方旗鼓相當。
大周國內,從京師,山東,登來,金陵,甚至朝鮮,運送了不可計數的物資。
又按照中國國防報戰史裡記載的,這個時期的蠻族,人口高達一百萬人口左右。
加上境內的數百萬漢民和蒙古民。
雖然遠遠不如大周人口,但是以蠻族搜刮殆盡屠戮的方式,獲得的物資並不比大周要少。
而且大周運轉物資長途跋涉,消耗遠比蠻族要多。
論物資的數量,雙方旗鼓相當。
遼東之外的奴兒干司。
最開始由大明永樂年,建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龐大的境地正式納入統治。
其境內有蒙古,女真各部,吉里迷、苦兀、達斡爾、漢人等等各族人口。
明朝任命各族部落首領掌各衛所,賜予印信。衛,所高達四百餘,仍其習俗,統其所屬,以時朝貢。
貢物有海東青,貂皮,馬匹,珍珠等等,相當於內地的賦稅。
整個奴兒干司的面積,東至北海,包括庫頁島,西至斡難河,南接圖們江上游和日本海,北括外興安嶺。
相當於後世部分的吉林省,黑龍江省,蒙古東北部,以及俄羅斯所佔領的超大片土地。
大周承襲大明前,數十年的戰亂,和歷史上大明中後期,內地連綿不絕的內亂無二。
導致邊地不穩,其餘九邊不提,遼東因此設立遼東節度使。
百年來,蒙古被透支了元氣,遼東同樣也被透支了元氣,因此無力管控,而撤掉了奴兒干都指揮使司。
不過奴兒干司各衛所的首領,仍然聽從遼東都司的管理。
直到老奴開始征伐各部,逐漸侵佔了奴兒干司,然後又佔領了遼左,最後又是佔領了左翼蒙古大片的草場。
因此,蠻族所佔領的國土面積,已經不弱於大周關核心心地區。
論國土面積,雙方也算是旗鼓相當。
而這場波及萬里之遙,只戰兵就高達近四十萬,不論古今,乃至中外,已經是少有之事。
蠻族把奴兒干司的絕大部分人口,遷移到了遼左,加強自身的統治,使得奴兒干司成為了無人之地。
而為了加強對遼民的統治,老奴多次下令遷移遼民到其腹地。
甚至在金州未奪去鎮江之前,就強令鎮江、寬奠、靉河、湯山、鎮東、鎮西、新城等地居民。
在寒冬時節,攜妻抱子遷往薩爾滸等地,並將孤山堡以南鳳凰地區房舍全部縱火燒燬。
數年前攻入北鎮,奪去數十堡屯,強迫數萬民渡過遼河,遷往海州各地。
復州的遼民,遷往蓋州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