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奴在做殺招啊。”

牆壁上懸掛了整整一面的遼東全境的輿圖,上面標示了各城各堡,河流,森林,沼澤,山脈等等。

還有粘著標籤的遼西,蠻族,金州,鎮江各方的軍力所在。

唐清安看完後,久久的一聲感嘆。

他想要打掉別人的城池,別人雖然是西進,反其道而行,最終卻是想要他的命。

朱秀不在,去了前方指揮大軍。

劉承敏,武震孟,謝友成,三人在唐清安身後,聽到將軍的話,深有感觸。

長白山脈是東岸的屏障,又如何不是蠻族的屏障呢。

朱秀連日告捷,取下岫巖城是遲早之事,如果蠻族不派兵救援,則不會有轉變。

可就算打下岫巖,唐清安也不會選擇派大軍越過長白山脈出擊蠻族。

想要支援北鎮,有兩種方桉。

要麼直接大軍出海,因為西平堡為蠻族所得,因此反而需要先到東海堡下船,再繞路到北鎮。

這是對北鎮最有利的。

其次就是大軍趁著蠻族主力西行,斷絕蠻族的糧道。

或者像上回一般,以海擊海州,或者直接打復州,蓋州,海州一路打過去。

這對金州最有利。

“北鎮能不能守住?”

“如果沒有外援,估計很難。”

聽到將軍的所聞,眾人明白了,將軍不太想直接派大軍到北鎮。

軍隊派出去入北鎮容易,回守就難了。

根據他們收到的訊息。

皇臺吉領十一萬大軍出征,而老奴領餘部,親自坐鎮後方。

以老奴的威名,誰也不知道,當他得知金州主力渡海而出後,會做出什麼動作。

唐清安當然不會以為蠻族出動了十一萬軍,老巢就沒什麼兵力,可以去偷他家了。

他可不信明史。

明史經常前後映照不上。

他只信中國國防報戰史所確定的蠻族人口。

在奴兒干司時,蠻人以部落遊獵為生,因此不分老幼人人善射,連有些婦女都能拉弓射箭,射技並不差。

因此老奴才能以此優勢,建立八旗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制度。

牛錄額真其實就是大箭主,原是部落狩獵時,十人一隊的首領,後來演變成官名。

在薩爾滸之戰前,老奴統一了建州蠻族,西海蠻族三部等,此時老奴人口已達數十萬。

設立八旗軍制,每旗七千五百人,合計六萬旗兵,另外有老奴直屬五千巴牙喇騎兵。

另外各旗旗主也有自己的巴牙喇衛隊騎兵。

因此薩爾滸大戰之前的蠻族,因為全民皆兵,蠻人善射,也有些牛錄也會各種原因導致沒滿員,但是已能拉出五六萬大軍。

蠻族的軍力並不少。

而大明和朝鮮合計十數萬兵,又還分幾路,當然由此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