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沒有計較武震孟算錯了數字。

“一百一十加上三十,你再說說等於多少?”

聽到將軍的話,武震孟知道自己肯定算錯了,低下頭算了幾遍,才不好意思的說道。

“一百四十。”

唐清安這才沒有再盯著武震孟看。

雖然將軍沒有明言,但是武震孟曉得,自己回去又要關起門來好好讀書。

“武震孟把數字往好了算,但是民生上的事,算多不算少,差額按照三十萬人算吧。”

聽到將軍的話,眾人才沒了意見。

“不過現在還有源源不斷的遼民投奔來,不管是游擊區的百姓,還是蠻族治下的百姓。

雖然比起去年冬到今年上半年,來投奔遼民的速度減少了大半。

但是根據我的預算,到明年秋收時,估計還會新增四十萬人。”

顧應時皺著眉頭。

聽到他的話,眾人都無言。

金州光復四年餘,能投奔的遼民早就投奔了,所以接應遼民已經不算多。

主要都在顧應時負責的長白山東岸北部以上,因此他最為了解此事。

既然他這般說,也就八九不離十。

三十萬加上四十萬,又是七十萬。

誰都說不出話來了。

“大家都出主意,暢所欲言,能想的招數都想上。”

唐清安向眾人說道。

“還是一日兩稀吧。”

陶傑的話引起了其餘人的側目,都認為此人倒是有些冷酷。

謝友成則沒有看向陶傑。

他雖然認為陶傑做事比較激進,但也不是妄言的人,分寸還是掌握的極好。

果然,陶傑很快又說道。

“船廠的船越來越多,漁獲也越來越多,因此我有個建議。除了提供粥食外,可以額外提供魚湯,每人再分小份鹹魚塊。”

這倒是個辦法。

雖然不能果腹,但是魚湯和鹹魚塊有油水,而且鹹魚塊還能帶來鹽分。

這般算下來,不比每日一頓幹一頓稀要差。

“而且以前的船廠,主要受困於幾處,一則工匠不足,二則船塢不足,三則提前陰乾做好處理的木料不足。

其餘些細事且不提,如今工匠足,船塢足,儲備好的龍骨也足,我認為船廠還大有可為。

現在每月三大船廠可下水船隻一百一十七艘漁船,到了明年不只是翻倍,我認為每月超過三百艘都不成問題。

為了保證每個月下船超過三百艘,將軍可以繼續派人去直隸,金陵各處招募工匠。

反正朝廷已經有了意見,多些意見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