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秦氏手段(第1/3頁)
章節報錯
流水線的事情,交給了馮勝之去和船廠協商。
在旅順口岸到鎮江修的長達近千里的直道上,因為才新修完成,各處道路都很通暢。
四輪的馬車上。
車廂壁三面都有凸起的木板,上面搭了厚軟墊子,可以供人或坐或躺。
馬車和大周的馬車不同,是由王豐肅在濟州島設計製造的,親自送給了將軍使用。
原先王豐肅還擔憂,將軍會因為是新事物而拒絕。
他走了十幾萬裡,遊歷了各國,知道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容易拒絕新事物。
卻沒有想到將軍高興的收下,並且直接用在了金州到鎮江的直道上。
王豐肅的四輪馬車,好處是不少,對道路的要求也同樣不少,也只能先用在這條新建的直道。
因為增加了減震,軸承,轉向,四輪平衡等系統的零件。
所以不光增加了四輪馬車的壽命,減少了故障率,增加了容量,做馬車的人也很舒適。
第一次坐的顧應時,感受了一下,於是笑了起來。
“這西方的奇巧淫技的確是不錯,前番那洋和尚送了一塊懷鐘給我,真是了不得的東西。”
現在這馬車也是如此,可見西方人在這方面用心之深。”
唐清安輕笑了下。
王豐肅通共帶了兩塊懷鐘,一塊送給了自己,另外一塊送給了顧應時,可見他們兩人關係之深。
馮勝之對王豐肅避而遠之,李成賢則無所謂。
倒是顧應時,聽說他前番差點入了教,最後不知道什麼顧慮打消了主意。
這話裡話外,明貶實褒。
唐清安不但知道這懷鐘,還知道未來幾十年,瑞士人以德國人發明的懷鐘基礎上加以改進。
製造出了更加便宜的懷錶,打敗了德國的鐘表業,佔據了這一塊的市場。
連坐下的馬車,唐清安也遠比顧應時清晰原委。
中國禮教嚴格,文人做轎子,長途又可靠水運,運河,無論中外,馬車都來源於戰車和手推車。
中國的馬車是民間老百姓發明的,就算有更先進更好的,也極難推廣。
任何新事物不能大規模的推廣開,則會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而西方的馬車是貴族發明的,又有千年不倒的統一宗教,因此就推廣開了。
兩者的區別,只是因為制度而已。
顧應時是一個開明的文人,不像讀書讀迂腐了的老夫子,極為的難得。
不過王豐肅在濟州上躥下跳的很活躍,李成賢已經來了幾封信,把他的舉動告知,問自己要不要出面管一下。
唐清安沒打算插手,只要他不危害金州鎮江,能為金州鎮江帶來好處。
只是現在也不適合自己出面鼓勵他,現在就已經如此了,再獲得自己的鼓勵,恐怕對方會有些昏頭的舉動。
任何事情都有度。
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
景教一樣如此。
可以在他的治下傳教,但是同樣和佛道兩教一樣,聽從官府的管理,就像大唐一般。
“平湖島的軍械所,受土地的限制,規模無法繼續擴大,因此我想把平湖島的軍械所拆開。”
平湖島的軍械所,如今有七八所。
一所製作長槍,弓箭,鐵甲,皮甲,棉甲,盾牌。
一所製作腰刀,槍頭,箭頭。
一所專門打造供應盔甲的鐵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