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兩百將(第1/3頁)
章節報錯
北鎮。
派出城的騎兵,把周圍的訊息傳了回來,蠻族退兵確認無誤,只不過各堡還有蠻兵把守。
李達祖絕處逢生,大悲大喜。
悲的是自家軍中,老兵死傷過半,實力大損,都是錦鄉侯府在北鎮的根基啊。
喜的是到底守住了北鎮。
金州發了捷報,北鎮發了捷報,錦州也發了捷報。
三方都在爭搶頭功。
北鎮獨拒正面,損兵失地,如今河北各堡都還在蠻族手裡,北鎮殘兵無力收復。
損失最大,爭議也最大。
遼東節度使李達祖,到底是有功還有應罰。
京城裡的錦鄉侯府,李達祖的二弟四處活動尋找盟友,為大哥李達祖上奏,聲援李達祖實乃首功,保住了遼西不失。
至於金州方面,自身損兵兩千人,雖然佔領海州,卻得而復失,算大功還是小勝?
因為唐清安的軍報裡,所獲蠻族錢糧不足二十萬石,以此想要獲得斷絕蠻族糧草,解北鎮之圍的功勞,說服力缺了三分火候。
遼東經略史鼐。
因為有人彈劾他見死不救,坐視友軍被困而不援,實乃大罪。
而他認為自己居中排程有功,不管是派兵派物資給北鎮,還是供應金州兵的後勤,都是他的功勞。
三方的奏疏在朝廷正熱鬧的時候,山東布政司也突然上奏。
把去年以來,運送至遼東三處的糧食,馬匹,豆料,兵備,錢銀的數目列出。
金州唐副總兵率三百船出海,其中兩百餘船都是登萊先後調派去。
既如此,整個朝堂更加喧鬧,上下都是關於遼東的議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金州方面先是搶功勞,隨後就開始叫苦,最後向朝廷索要士兵和物資。
其中史鼐和李達祖兩人爭的厲害,大有重新翻臉之態勢。
原來遼西大半年來,重新募兵十八萬,其中七萬留守遼西走廊,十一萬守北鎮。
而蠻族前番攻打北鎮,沿路各堡投降,犧牲的軍士就高達六萬,北鎮守軍三萬,傷亡一萬餘。
北鎮北邊各堡壘還有兩萬兵,合起來只有不到四萬兵。
史鼐認為北鎮不可為遼西之屏,竟然要求放棄北鎮,全力駐守遼西走廊。
遼西和遼左的地形,兩邊被遼東灣隔成為“凡”字形。
北鎮處在“凡”字的那個頂處,地勢不足憑,又離遼西遙遠,物資供應費時費力。
下次蠻族大軍再次攻打北鎮,不會再給金州兵可趁之機,獲得那番的幸運。
而北鎮對抗蠻族表現的不堪,已經不讓史鼐相信。
大周繼承大明,長城一直延伸到鎮江堡,不過當老奴突襲互市之地,獲得鐵嶺,撫順,遼左的長城就破了。
遼左的長城失去了作用,遼西走廊並沒有。
靠著依山脈而修建的長城,遼西走廊之所以稱為遼西走廊,就是因為如此。
北邊是險山長城,南邊是大海。
不管是錦州還是後方的寧遠,都是險關雄城,不是那麼好突破的。
因此史鼐想要靠著地利,學習金州全力固守遼西,而不是浪費兵力物力在北鎮。
李達祖大怒,當然上疏反對。
遼東兩位大佬鬧得不可開交,唐清安再次上疏,請求金州擴兵,增派糧餉,耕牛,騾馬等。
這件事史鼐和李達祖都鼎力支援,以此拉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