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問策(第1/3頁)
章節報錯
遼左如今基本已落於蠻族手中,因為蠻族的分化政策,加上援兵無望,很多地方主動投降了。
投降的城池,百姓則編戶為民,保留了一定的自有,分派土地,牲畜,和農具等。
被打敗俘虜的城池,經歷過屠殺後,活下來的人也會被分給奴隸主們。
代善就被賞了四千戶,牲畜八百群,還有錢銀萬餘兩,各色珠寶不計其數。
蒙古降將,漢人降將等也都有賞賜。
在老奴看來,這些人也算是奴隸主,應該受到優待,竟然收攏了不少人心。
像李永芳就不用說了,有撫順城編的一千戶百姓,仍按照周制設大小署官,歸李永芳統轄。
連敗將耿炳遠都分了有四百多戶。
如此這般還是不夠,遼左太大了,蠻族的統治階級無法有效的管理,命令遷移蠻人來遼左。
這些蠻人,老奴不派糧,不發餉,都住在遼左漢民的家中,共同吃糧,分給田地耕作。
不但把各家的糧食盤算的清楚,每個月只允許留四升的口糧,其餘全部上繳。
同時告知,九月份收穫的糧食,除了留下口糧,都要交給這些蠻人。
成為了實際上的奴隸主,漢民不但房屋被分,還要養活這些不懂種地的人,妻女還要忍受欺辱。
一個月才四升的口糧,種田的男丁都吃不飽,家卷更只能餓死,極為歹毒的消減漢民的政策。
飯糰探書
金州唐清安在屯田,老奴也在屯田,兩相對比下來,老奴所獲頗豐。
各地開始反抗起來,逃亡成風。
成群結隊的百姓,更甚至村莊合力殺死蠻人,集體逃往南方,復州衛的蠻兵殺之不絕。
像佔札水色四村的男丁兩千人,帶著子女婦孺七千餘人,趁著夜色,竟然毫髮無損的逃到了金州。
蠻兵在復州的兵力太少,不夠隔絕數百里的防線。
唐清安則派遣水師參將沉有容,率船隊收服了廣鹿島,大小長三島,獐子島等海島。
最遠到了莊河,突襲了此處的駐兵,也沒怎麼打,見到大周的旗幟就投降了。
繞過了復州,在此處收攏難民,一趟就能帶回幾千百姓。
沒兩個月,唐清安治下就突破了二十人人口,金州人滿為患。
為了節約時間,唐清安和史宗顏一同坐船回了錦州,面見史鼐,因為他還有另一個目的。
遼東和內地不同,沒有三司,州府這些行政管理制度,全部是衛所制管理地方。
在前明太祖皇帝時,遼東有幾個縣,後來撤裁了,地方上只留下了軍制。
原來有遼東都司,和遼東巡撫,管理遼東地方和贊理軍務,後來設兵備道,兼管屯田馬政。
除了這些,就是各地衛所。
有單獨的戶口,稱為衛籍,當然也有民戶,但是仍然稱之為衛籍,由衛所管理。
此外,兵備道,管糧道通判,課稅司大使等文官,雖然不隸屬遼東都司,卻也只是掛靠在山東布政司。
可以說,整個遼東都司很多衙門,都是掛靠在山東布政司,實際上還是遼東自管。
山東除了供應錢糧,在遼東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利。
金州城是收復之地,就有的官僚體系已經打破,加上原來遼左各地收攏來的幾百官員,已經由唐清安全部送回山東。
金州如今就彷佛一張報紙。
“我要三百張空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