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敗退前夕(第1/4頁)
章節報錯
成群的遼民,帶著自己的家當,要離開蠻族的統治,投奔到獲得民心的金江鎮。
但是對於家當的歸屬,有些人有不同的看法。
幾名蠻人擋在遼民面前,不讓他們把牛羊牽走,還有他們帶上的農具等等。
這就把這幫遼民給氣壞了。
牛羊代代都是他們養的,農具也是他們打造的。
合著這夥強盜一來,說句話就都是他們的了,就都變了?
如果是大戰之前。
武力可以替代道理。
而現在大戰,他們沒了武力能壓伏人,明白人看得明白,因此龜縮了起來。
還有一些人看不明白,習慣了往日的作威作福,只以為遼民不敢反抗。
有些遼民同樣也習慣了畏懼,的確不敢反抗。
但是有人帶頭就不同了。
所以阻攔的這幫蠻人就吃了大虧。
最後。
羊圈空了,牛也被牽走了。
在雜棚中,看著連農具都被搬走的場景,一名婦女牽著少兒哭泣了起來。
她穿著絲綢,帶著金首飾,原來粗狂的手指,已經磨去了老繭,早已不知道如何做農活。
而現在正到了農忙之前,整理雜事的時候。
整個村落中,剩餘的蠻人婦孺滿臉愁色。
……
各地遼民的反抗都在上演,並且越演越烈,甚至被屠戮多年,銷聲匿跡的義軍,又新出現了。
對於義軍之事不可怠慢,否則任其壯大,會有危害後方統治的危險。
瀋陽,遼陽兩城的留守官員,共同協商後,終於抽出各地兵力,合計數千人。
這數千人並不是八旗兵,而是蠻族的蠻丁。
他們不用阻擋遼民的奔逃,以免激怒無路可退的遼民加入義軍,反而得不償失。
並且在龐大的土地上,用數千人去阻擋無數的遼民,無異於螳臂當車。
所以他們的目標是尋找冒頭的義軍,這才是的敵人。
同時,瀋陽,遼陽的官員,還要組織運送物資到海州,以供應前線大軍。
至於隨著漢民的奔逃,明年誰來種地,他們已經顧不上這個未來的難題,只能處理眼前的問題。
當數千蠻丁軍隊離開城池後,突然聽到邊城告急,有大量不懷好意的蒙古騎手突入長城。
“難道科爾沁也要和我們翻臉?”聞訊的官員,立刻派人去科爾沁詢問。
不等他們的使者到達科爾沁。
罕孛羅勢帶領數千蒙古騎手,以及跟著後面,想要一路佔便宜的蒙古部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