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

在人們的眼中並不起眼,但是當經過疙瘩角落的時候,總會無意間發現。

好像名字中帶了野的,生命力都是極其的頑強。

唐清安感嘆道。

聽到將軍的話,周圍的人們都裂開了嘴,發出了笑聲,至少人們都很捧場。

長興島上,左支使林如海,右支使顧道初,判官朱文,推官鄧章……第一鎮節制使劉承敏。

一行人陪著將軍巡視海島。

這座大周國內,長江以北第一大島的海島。

將軍出海以來的,眾人笑稱的龍興之地。

全島東西長六十餘里,南北寬二十餘里,沿著海邊走一圈,長達近兩百里。

四萬畝的農田,土地肥沃,五月播種,九月十月收穫,最主要的是島上林木多,種植了大量的桑田,麻田。

隨著遼東的糧食產量節節新高,對於其他經濟作物的田畝需求直線上升。

不光是長興島,還在其他的地方,尋找和繼續開墾其餘型別的農田,從國內招收的難民,也不再是全部以種糧食為主。

土地是萬物的根基。

人們的衣食住行,皆來自於土地。

利用好了土地,才能讓人們繁衍開枝散葉。

如此這般,就是未來大周開發新大陸的底氣。

而不是像西方國家陷入了死衚衕,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時間,結果最終因為缺乏人力,自己國家的人種都變了。

唐清安的志向並不滿足於殖民。

殖民是妥協後的產物,並不是最有效的。

大周目前的“死穴”,是因為他走向了封建王朝的末期,是力有所窮的表現。

並不代表大周的文明,比西方國家的落後。

相反。

大週週邊遍地藩屬國。

只要大周繼續保持開放,不把自己封閉成一個連火槍都以為是巫術的落後土著國家。

那麼大周不但不會失去各個藩屬國,反而會越發的穩固。

金江鎮開放。

人們聽著將軍對東西方國家的談論,倒是沒有人認為將軍說的是錯誤的。

反而認為將軍有失偏博。

對於西方國家,將軍有些小題大做。

至少在當下人們的眼中,西方國家的船要堅一點,炮要遠一點,那就學過來麼。

佛郎機,鳥銃,紅夷大炮不皆是如此。

京城不就有不少的官員,加入了所謂的景教,並且還在翻譯西方國家的書籍。

“當年我跟馮勝之他們說,要在此地開發四萬畝地,馮勝之臉都綠了。”

唐清安指著一片樹林說道,他當時就是在那裡,和馮勝之等人說話的。

“哈哈哈。”

“恐怕馮公也沒有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