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遼東變金陵(第1/4頁)
章節報錯
唐清安和林如海喝茶,商議如何請動國內的一位人才。
這個人才。
可以把遼東變廢為寶。
是的。
在朝廷很多大老的眼中,以及人們舊有的印象中,遼東是一塊苦寒之地。
是流放罪人的地方。
將軍想要從國內,請一位善於水利的技術官員,到遼東負責整個境內的水利工程。
聽到將軍的計劃,林如海滿眼的震驚。
地方上小打小鬧,以地表水或者地下水,延伸的溝渠,比起修一條貫穿遼東的溝渠。
其需要動用的人力物力財力,兩者的難度天差地別。
遼東能收攏數百萬人口的規模,已經超過了林如海來之前的想象。
現在聽將軍的計劃。
未來的遼東,加上奴兒干司,要達到收攏上千人的規模,如此大志向,實在是令林如海無言。
“這?”
林如海不知如何開口。
修這種溝渠,真不是鬧著玩的。
當年秦國修渠,秦國熬過去了,所以勝利了,但是如果沒有熬過去,那可就是萬劫不復。
遼東有這個實力嗎?
甚至遼東和奴兒干司,能養活上千萬人嗎?
至於從國內移民,能不能移民到千萬的規模,林如海倒是不怎麼擔憂。
國內隱戶多。
朝廷多年沒有清查人口,仍然用的開國之初的黃冊,沿用至今沒有變化。
不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生死線上掙扎的貧民不可計數,源源不斷。
“別說奴兒干司,只是遼東一地,就能養活一千幾百萬的人,我極其肯定。”
唐清安當然有這份信心。
見將軍的神色,林如海猶豫了。
將軍的謀略,非常人所及,他也不敢輕易的否定。但是他也深深的懷疑。
是不是因為連年的勝利,將軍產生驕傲之心?畢竟將軍三十未到。
遼東一地,就能養活一千數百萬人,實在是超過林如海的想象,他無法想出遼東怎麼養活這許多人。
作為飽讀史書的讀書人,他當然也清楚。
遼東自古以來,在戰國時期,就有史冊記載為產糧之地。
能養活數百萬人,林如海沒有意外,但也認為是遼東的極限,而將軍說一千幾百萬人。
林如海心中只能更傾向,年輕的將軍,終歸是年輕人,他得意忘形了。
看見林如海的憂色,唐清安知道對方的疑問。
這就是眼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