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

從北冰洋途徑烏拉爾山脈,經過平原,高原,山地,吹過了貝加爾湖,吹凍了忽蘭忽失溫。

讓整個天地間,失去了活力。

沒有生物能在野外抗住極寒冷的氣溫。

能被凍成冰乾的嚴寒中,動物們陷入冬眠,或者縮在洞穴裡,整個冬天都不出去。

羊圈的棚子上,一夜過後,積成了山般的冰柱。

羊群們擠在一起,羊毛上被凍成一團團的冰塊,有的羊連眼睛都凍住了。

臺吉們在圓柱形的蒙古包裡,燃燒著牧民們早已曬乾的牛羊糞便取暖。

蒙古包外,裹著一層又一層的皮氈。

牧民忍著刺痛的北風,哪怕戴著皮手套,裡面的手也裂開了不流血的血口。

從地上打雪燒水,燒化的水不只是供應人們,也供應牲畜們。

舉著棍棒,去羊圈馬棚敲碎冰柱,然後拿起叉子,叉開捆住的乾草料,給牲畜們餵食。

把凍死的牛羊清理出來,艱難的屠宰刮皮。

長時間的戶外活動,不少的牧民,鼻子呼吸出的氣息,讓鬍子上佈滿了冰渣子。

一頭牛的牛角,被凍裂開了。

牧民連忙去找部落的獸醫,把牛角割掉。

只敲掉羊圈上的冰柱,就耗費了半日的功夫,在身體被凍僵之前,牧民們回到了另外的帳篷中歇口氣。

一種從大車上卸下來的,直接搭在草地上的蒙古包。

比起臺吉們的那種無稜無角,流線型,包頂為拱形的,更費時的蒙古包,前者不如後者保暖。

頂氈雖多,也不夠所有的牧民使用。

優先提供給了臺吉,蒙古大夫,將領,勇士他們,他們的帳篷頂上,覆蓋了一層又一層。

牧民們只有薄薄的一層,甚至有人沒有分到。

為了熬過漫長的冬天。

在幾個月之前,牧民們就開始準備各項過冬的物資,到了現在的時候,已經無法行動,只有靠著前番的積蓄,來熬過去。

準備越充足,就能越順利的熬過去。

否則部落會凍死許多的牛羊,也會凍死很多的牧民。

但是。

不久就是草原上的希恩吉爾節,漢人的春節。

草原部落以白色為純潔,吉祥之色,因此把春節或希恩吉爾節,也稱作白節。

哪怕生活條件與環境惡劣,草原部落也會舉辦的十分濃厚。

草原部落要過節日。

馮勝之,顧應時,李成賢等官員,聯名上報將軍,今年的遼東,要舉辦社火。

往年民生艱難,一切以求活為重。

所以社火多年沒有大辦。

這是不對的。

關乎民族的種火,是代代相傳下去的,不光是遼東,整個漢民族都會過社火。

唐清安穿越這麼多年的,當然知道社火的重要性。

把幾名臺吉的事情放下,大手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