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打破新帝國的雛形(第1/4頁)
章節報錯
蠻族為決前,可以以戰事為由,推諉不合金江鎮意的要求,多事之秋的朝廷,也無力顧及。
雙方之間有一塊遮羞布,默契的不揭開它。
但是當沉陽拿下後,該面對的始終要面面對。
歸京面聖一事上,就是無法繞開的難題。
軍司要解決將軍的顧慮。
有才能的人,是需要重要的,前提是心向金江鎮,不然無法放心使用。
李勝虎父親為國犧牲,加上他本人嫉惡如仇,最厭惡衛所軍陋習,所以軍司一直不敢大用。
乃至他去年越來越沉穩,心向金江鎮。
如果只是如此,軍司還會考慮,不過將軍愛惜其才,願意用他,所以軍司才提名他。
都是可做不可言的事情。
賈鑑雖然不是軍司的官員,卻負責機密要務,其中的隱晦,他看的通透。
不過這種事很敏感,他不會插手。
他只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進來兩名吏員,帶上賈鑑親自做好的輿圖,掛在架子上展開,上面標記了眾多的草原部落。
“青海不提,最大的三支,一支是瓦剌,不過離我們有萬里之遙,暫不必理會。
這裡是右翼蒙古,這裡是左翼蒙古,也就是察哈爾本部,此處是喀爾喀部,然後就是科爾沁部。”
指到喀爾喀部的時候,賈鑑已經指向輿圖上遼西長城外大片的土地。
然後就是科爾沁,在草原和奴兒干司的地帶。
“這一帶的土地,前明的時候,是屬於奴兒干司。
後來我朝興起,雖然也光復了奴兒干司,但是卻沒有達到全境,部分仍然在科爾沁部手中。”
謝友成聽得仔細,看的也認真。
他是軍司的一把手,隨著金江鎮接壤草原部落越來越多,他理當深知草原形勢。
唐清安也在看,卻沒有像謝友成一樣,用盡了心神,生怕做錯一個字。
大明土木堡之變,耗盡了朱元章的恩德,隨後大周興起。
因為這場浩劫,國內的人發生了變動,但是草原,朝鮮乃至國外卻沒有。
和歷史上一樣。
宣德年間的奴兒干司,面積是萬曆年間奴兒干司的兩倍有餘。
大周目前的奴兒干司的面積,同樣也只有不到一半的面積,不過就算是如此,仍然也相當於小半個中國。
大周的腹地,養活了一億五千萬,甚至近兩億的人口。
而相當於三分之一面積的奴兒干司,只有不到百萬的人口,可見多麼的地廣人稀。
遊獵的部落,當他遊動起來的時候,專門避開敵軍,那麼想要探尋到位置,猶如大海撈針。
所以。
唐清安對奴兒干司,還有更龐大的草原,有非常清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