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忠順王發狂(第1/7頁)
章節報錯
劉承敏幫助大哥教育了他的弟弟一番,回來後覆命,見大哥正在桉臺後處理公務。
唐清安教訓了弟弟後,一邊處理公文,以及陳德言送來的京城情報,還思考著形勢。
“承志還和小時候一樣,主意不堅定,容易被外物影響。”
劉承敏笑道。
在金陵。
他們從小經常一起玩鬧,皆熟悉對方的性格,雖然這些年很少見到唐承志,卻還是看出了對方小時候的模子。
唐清安點點頭。
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必須要提前佈局。
例如琉球國。
哪怕金江鎮還未解決蠻族,也需要插手琉球國的局勢,避免其被薩摩藩徹底管控。
被薩摩藩管控的琉球國,和未被徹底管控的琉球國。
日後金江鎮以琉球國為跳板,插手大和國內的局勢,兩者的難度是不一樣的。
現在用一分力,未來就能節省十分力。
又有金江鎮無法在北方大規模移民,雖然有山東的流民投奔到金江鎮,卻是百姓自主的行為。
京師的眼皮子底下,如果金江鎮敢大規模移民,那麼一定會引起朝廷的憤怒。
有心而無力。
但是南方不同。
離京城越遠的地方,可操作的手段越多,加上不是親眼所見,隔了一層公文。
以公文對公文,雙方不至於沒有緩和的餘地。
而福建等地,就離京城很遠,一番太極手段下來,容易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至少比起從北方大規模移民,京城必定會更加反應激烈。
多方考慮下,才選了個教為容易的地方。
福建,雲貴,兩廣,山區地少人多,百姓困苦,如果知道有遼東之生機,必定會踴躍加入移民。
唐清安思考過。
就算未來有幸入主中原,福建等地也會大規模移民。
把田地不夠分的百姓,最後不是移民國內,也會移民海外。
更有一點。
國內許多地方的百姓,因為生活困苦,無力養育太多的後代,生下的嬰兒竟然會溺死。
這都是唐清安不能接受的。
而生產力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福建廣西雲貴等地的民生,無法得到徹底根治。
那麼移民則是最好的手段。
既能擴張民族生存的土地,又能把本該溺死的嬰兒們,皆救活下來,
論起信任來。
金江鎮中,劉承敏無疑是唐清安最信任的人之一。
哪怕當年遼東危險,幾兄弟習慣了玩鬧,最後也毫不猶豫的跟隨自己到遼東。
很多事情,唐清安向劉承敏透漏過。
劉承敏知道大哥心中,有令人震撼的長遠謀劃,更加的歎服。
“幸虧三弟勸住了承志,沒有讓他把悔婚的事傳出去,不然萬一被粵海將軍得知,不定還會鬧出什麼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