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新王的規矩(第1/4頁)
章節報錯
五省軍務總督周豫昌,向朝廷的奏疏中上奏,言已把入川的流民軍大部,圍困於八百里連雲棧。
棧道為通漢入蜀必由之路,南控褒城,北連寶雞,計程七百餘里,皆深山茂林,杳無人煙,中惟鳳縣城堡。
朝廷為了犒賞各軍,督促各軍賣命,儘早消滅流民軍大部,因此提拔了大量的將領。
如固原總兵劉明先,臨洮總兵曹大旺,延綏總兵王洪,寧夏總兵李堅,石柱宣撫使馬方,其子馬報周。
以及錦州總兵程之信,副將陳治、鶴神遠、趙鍺鏗。
桂勇打量著有名的遼西后起之秀,程之信也在感嘆眼前遼東的來人。
時也命也。
運勢來了擋不住。
當年平遼侯出海入遼東,從一名小小的備禦,提拔之快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一日一變。
而自己在遼西拼命了十餘年,也不過只是一名守備而已。
現在自己從守備到總兵,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就達到了絕大部分武將的終點。
當年那位和自己名氣並列的羅明,墳頭草不知道換了幾茬。
機遇。
決定了一切。
“人人都說平遼侯愛民如子,想不到連千里之外的川蜀,都能讓平遼侯大費周章。”
程之信不到二十歲承襲軍職位,今年三十六歲,在整個大周軍隊,也是極年輕的。
而平遼侯比他還要小几歲。
以前他不敢與平遼侯相提並論,更想不到自己能追上平遼侯,現在內心發生了變化。
五年的經歷和結果,給了他信心。
等這場仗打下來,自己不一定比平遼侯差。
流民軍四處流竄,需要騎兵才能發揮作用,他帶領的遼西鐵騎,正好受重用。
至於眼下的形勢,什麼把流民軍主力困在棧道,其實都是糊弄人的,糊弄朝廷的說法。
官員怕擔責,武將想要升官發財。
於是才有五省軍務總督周豫昌的奏疏。
實際的情況,最大的一支匪首龍在前率部沿鳳翔、麟遊,乾州一線跑了,另外一支田永命還沒有訊息。
其餘的大小匪首王揚祖,不畏天等,他們也不在連雲棧。
八百里連雲棧,在軍匪合力下,橫屍撐柱,四十村落盡為灰燼。
田永命獲得了大量的糧食金銀,一路丟棄收買了官兵,買了條生路,消失了蹤跡。
官兵發了財,又有了戰功,各個得以升官,官員也能向朝廷交差,以免降罪。
至於流入川蜀的匪寇,他們也不怕朝廷問責,因為流民不就是容易死灰復燃麼,他們繼續追殲嘛。
唯一反對的只有本土軍隊,例如石柱宣撫使馬方等。
但是上有五省軍務總督的壓制,下有各軍的威脅,哪怕是馬方,也只能把秘密吞到肚子裡。
“程總兵在遼東威名遠揚,不少人都知程總兵大名,金江軍中陳凱武參將,也說和程總兵是友人。”
桂勇笑道。
他離開金州回到陝西后,發動各路關係,終於打聽到遼西鐵騎的駐地。
騎馬緊趕慢趕,冒著生命危險,算是上天保佑,順利的見到了對方。
“陳參將近來可好。”
金江軍中將領不少,不過論起在關外的知名度,包括在朝鮮境內,陳凱武定然榜上有名。
一方面是他最早跟隨平遼侯的人,另外一方面就是此人善於交際。
程之信和陳凱武打過交道,有些許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