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國的漢人多。

從前明皇帝派來的數千船匠開始,靠著手裡的技術,成為琉球國富裕的階層,數百年的開枝散葉,加上時不時從國內遷移來的人口,漢人在琉球國的佔比至少高達兩成。

隨著第四鎮在琉球國的光復,漢人的實力達到了巔峰。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漢人的實力壓過地方,逐漸發展為國家的土地,徹底與國家融為一體,極度的穩定。

哪怕國家衰敗的時候,也不會有分裂之憂。

正如天下說。

阿敦看了眼羅科。

羅科一言不發。

“再這麼下去,我們手裡的青壯就所剩無幾了。”

“怪誰?還不是怪嶽託和碩託。”

羅科無可奈何的說道。

“他們惹的事,怎麼能牽扯到我們頭上呢。”

阿敦一臉的不滿。

漢人遼人。

嶽託和碩託兩兄弟,建立了遼人之名,把金江鎮的漢人稱呼為遼人,其策之歹毒不可謂不深。

遼西有數千蠻人,在他們的鼓譟下,遼人的稱呼傳播的越來越廣。

兩人進京面聖,當著皇帝的面把金江鎮的人稱為遼人,遞交的文書也寫著遼人。

終於引來了平遼侯的大怒。

有忠順王的庇護,平遼侯奈何不了嶽託和碩託,把怒氣轉移到了他們的頭上。

連帶著軍中也戒備了起來。

“軍司命令我們提供三千人,坐船去海外加入第四鎮服役,豈不是斷了我們的根。”

阿敦憤怒的說道。

“武莽子也不為我們說話,虧我們還幫他打仗。”

“你天天把武莽子掛在嘴上,你就不能收斂點嗎?”

羅科恨鐵不成鋼的看著阿敦。

“我又沒有在外頭說。”

“隔牆有耳,你在那麼多人面前說過,怎麼可能不傳到武震孟耳朵裡。”

“你不也是沒有尊稱他嘛。”

阿敦不客氣的反駁道。

“那也比你只呼別人武莽子要好。”

羅科軍職比阿敦高,但是兩人同族,一向抱團取暖,所以阿敦也不客氣。

“哼哼。”

冷笑了兩聲,阿敦斜著眼說道。

“你不也散播遼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