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永憲七年八月十三日,東王歸。

十一月初,北藩定,拓地數千裡,遇羅剎,順平。

八年正月,西藩定,改土歸流,各地百姓聞風而至,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六月。

帝順應民心,準內閣奏,施行大裁軍,兩年裁軍近百萬。

九月,立嫡長子為太子。

十月,設東宮屬臣。

九年,國強民富。

國家各處糧倉舊糧底層已經腐爛,而新糧在外空地上堆積如山,朝廷稅賦開支盈餘後,仍然高達三千萬兩白銀。

不但朝廷各倉大滿,各省府地方官倉也滿。盛況空前,歷史未有之,帝大悅!

是年。

各省設立救助院,收容孤寡老人與幼年孤兒,由朝廷出錢補貼醫館,免費為病人看病。

十年。

帝下詔:“人非禽獸,因文明;人人應該讀書,所有的少年都應該認得字,懂倫理識正偽,故各地要納入官員考核。”

不久又下詔:“自古以來,先民取長補短,古有胡服騎射,胡桌胡椅;今有納入西學,弗朗機紅夷大炮;”

“中國之文明強大於世界,屹立全球領先數千年,多是四方學習中國,而未有中國學習四方,以至於不少人一葉障目,失去了先民的精神。”

“這些人認為學習西學,會讓外國覺得中國文明不如西方,所以極力排斥西學。”

“殊不知吾不學外人的長處,別人卻在學吾的長處,豈不正是拱手讓道於人。”

“猶如中國雙動活塞式風箱,領先於西方上千年,如今傳入西方,在英吉利國大興採用推廣,凡此種種數不勝數。”

“古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些人不願意中國吸取他國所長,是親者痛,仇者快之事,這些人乃數典忘祖之輩耳,當人人痛批,臭不可聞也。”

不久後。

西學終於乃入國學,同時內閣出面聘請中外學者,在京城啟動翻譯七千本西方書籍大事。

建立京都大圖書館,收納全國書籍,或原本或拓本,分為了各大類,例如只兵書,合計一千一百六十五本。

明周兩朝的經書四千六百三十六本,九千二百九十六卷,史書一千三百一十六本,兩萬四千三百三十八卷……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的專業書籍云云,馬政,漁政,船政……家禽養殖,馬驢雜交騾的專業書籍……

以及各地的地方誌,,話劇,外國史書云云,圖書館最後藏書高達十九萬七千本,即將突破二十萬。

此盛舉震驚了世界,吸引了無數的外國學者來中國,抵達京城請求入圖書館讀書。

這一年。

唐清安五十歲。

在他的整歲壽辰,提前來了幾十個國家的使者,為這位已然舉世聞名的偉大君主祝壽。

“你生長於富貴,習慣了安逸的生活。”唐清安不在乎這些榮耀了,他已經厭煩,領著太子游歷京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