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支使做的很好,下官想不到遺漏之處。”

周世昌慌張的說道。

本是四十出頭的年歲,卻令人只覺輕佻,說話過快,有些結巴,更顯不夠沉穩。

明明在金州五年,掌管分巡道,負責一司之工務,卻和剛來金州時別無兩樣。

如此的人物,無論林如海,還是唐清安不但沒有輕視,反而極為看重他的意見。

林如海負責高層建樹,更需要能把他的想法落到實處的人。

遼東的十干十渠之大型水利工程,從無到有,全由此人一手敲定,並組織官吏工匠百姓興修而成。

為遼東開拓田畝奠定了基礎。

乃至通往奴兒干的直道,也是經此人親自勘測制定而成。

此等人無論在何朝,都極為受重視。

例如前明。

周修明史,前朝精通專務的官員,例如大規模組織過興修水利的人,都會在史書中留下筆墨。

“周先生認為好,我也就放心了。”

唐清安和氣的笑道。

“自從周世昌來了金州,我向將軍提議的計劃,當然要先給周世昌過目,不然我心裡沒底啊。”

林如海也捧道。

周世昌不善言語,不過此人是林如海從國內親自請來的人,他做的越好,林如海越有臉面。

將軍和支使的認可,令周世昌嘴角動了動。

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想說些感激的話,又覺得太過露骨,像個小人行徑,索性就一言不發。

唐清安笑了笑不以為意。

人才嘛。

那必定遷就對方。

金江鎮的欣欣向榮不是必然的結果。

前番大周手中,遼東反而積弱不堪,以至於數百萬百姓陷入蠻族,經歷一場大災。

唐清安提出以海制蠻。

而新人氣象,無數的人才竭誠付出,上下共同努力,才創造了金江鎮的今日。

……

福山衛。

後世落入俄羅斯之手。

原是前明永樂三年設立,當地部落為大明世襲僉事,領金印官服,按照明朝制定的規矩,每隔一段與國內互市,獲取所需要的生活物資。

後老奴得勢,帶領己部征伐此地,燒其屋,殘殺男丁,俘虜婦女而歸。

老奴的興起,不但是遼東漢人的血淚史,也是奴兒干各部的滅頂之災。

殘忍之手段,根據史料記載令人咋舌。

最有名的是靠近遼東的葉赫。

越往外的部落越弱小,所以記載越少。

但是零星流傳下來的隻言片語,實在難以下眼,太過野蠻和血腥,所以哪怕是老奴最強勢的時候,也有不少的人會尋機會投奔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