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保國公唐清安(第1/6頁)
章節報錯
“忠順王早死幾年就好了。”
北鎮的城牆上。
節度使李長松,望著遼西的方向,竟然說出了這種話。
而他身旁的親信們,面色不變,也沒有人反駁。
託忠順王的福。
北鎮至今也才只有八千兵,實際上的兵力,對外宣稱有兩萬人馬。
以北鎮的地利重要性,是不應該只有八千兵的。
而為何只有這麼點。
不是朝廷不重視,是忠順王不信任李長松,懷疑他和平遼侯有勾結,特別是錦鄉侯府家的小姐嫁給了劉承敏。
導致多年以來。
本應該輸送給北鎮的兵餉兵員,皆被忠順王扣留,投入到了遼西軍中。
論怨恨。
人人皆知,北鎮節制使最痛恨忠順王。
如今忠順王已死。
李長松頭上的大山消失,就算軍中有二心的人,當下也得巴結節制使。
“大好形勢被忠順王耽誤,那幾萬精兵,竟然憑白送給了賊寇,不但害了咱們北鎮,也害了國家。”
下面的將領說道,眾人紛紛點頭認可。
幾萬精兵啊,可不是新兵。
多年來遼西山東兩地的心血,誰不眼饞?
有了這幾萬精兵,就能拉起來十餘萬保持戰鬥力的大軍。
金江鎮在擴軍,瞞得了朝廷,瞞不過相鄰的北鎮。
不也是用幾萬精兵,擴充到十萬之數。
李長松在城頭召集親信,是有意之舉。
聽著親信們的表態,以掌握他們心中的偏向,才好為接下來的話做鋪墊。
“山海關抽調兵力入關,遼西軍有計劃撤回山海關,咱們該怎麼辦呢?”
李長松問道。
剛才還暢所欲言的將領們,立刻安靜了,整個牆頭,只聞風聲。
遠處的幾面旗幟,在風中擺動。
敏感的人閉口不言,不敏感的人,見同伴神情嚴肅,也不敢多嘴,猜測到底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開封是河南樞紐腹心,南北咽喉也。”
見眾人不願開口,李長松主動說道。
正如劉承敏所言,自己要認清楚形勢,遍觀天下,朝廷還有幾分勝算?
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偏安一隅,獨守南方。
“開封不守是無河南,河南不保是無中原,中原不保則河北之咽喉斷,而天下之大勢甚可憂危也。”
賊軍中有明眼人,知道開封的重要性。
不然賊軍為何數次執意攻開啟封城,數敗而不氣餒,不拿下開封誓不罷休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