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信與馬歡表現的很客氣。

他們已有造訪多國的經驗,又正如方才所“宣唱”的一樣,大明遠道而來,是展現大國德仁之聖儀。

具體如何展現呢?

先禮後兵!

凡敬我大明者,也得大明皇帝陛下的賞賜。

反之,南洋諸國已品嚐到讓大明艦隊展示肌肉的滋味。

那名為“蘇門答臘”小國中弒父篡位的蘇幹剌,如今就在艦船牢獄之中,淪為罪人。

這一幕若放在任何一個現世人眼中,都是似曾相識的。

世界警察有沒有?

南洋小國動亂,大明只一支艦隊路過,就左右了他國的權柄更迭。

還將王子變作大明的罪人。

試問,大明律法如何能管到蘇門答臘去?

可事實就是實力至上。

大明艦隊如今已是第四次出使西洋,所到之處,無所阻擋。

這不只是單純因為如今的大明強盛,還有前朝幾代的影響力輻射。

在南洋諸多小國中,“秦人僑民”為高等。

如當地人犯下殺人的罪過,是要抵命償還的;可若是“僑民”殺人,只需補償金錢就可免罪。

小國當然不是怕那東方古國會因幾個僑民,而派兵討伐。

因僑民手中掌握著海上航貿的渠道,來自唐宋、元明的東土人,肯定願意與這些僑民做生意。

當今世界的絲綢、瓷器、茶葉;

就類似於後世的光刻機、半導體與晶片。

經濟根源拿捏在誰的手上,誰就擁有潛在影響力。

只不過以當下這個時代人的眼界,還沒有那麼深遠的考慮。

但就算如此……

馬歡與費信的“客氣”之下,也隱隱顯露著高傲。

因為他們知道,大明與世無敵。

而所謂的德仁,是隻有強者能宣稱的“冠冕堂皇”。

“我不喜歡他們。”

周若愚微微皺眉,總覺得有一種莫名的不爽。

他的一聲低語,竟迎來一眾法則修士的頷首認同,因為大家都有類似的感覺。

跳魚抓住靈感,道:“是虛偽與不誠!”

眾人一聽就豁然開朗。

口稱德仁,卻暗含傲氣,不就是虛偽嗎?

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