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洲全貌,第一次呈現在眾人的眼前。

原以為城邦聯盟就為“南方”。

可實則真正的南方大地,卻是那樣疆域遼闊。

再看那“世界之門”的存在。

跳魚等人似已看到未來萬國來朝的昌盛之景。

至於商業貿易、軍事意義等概念延伸,還不是他們如今的學識、眼界可以想到的……

總而言之,是一種不明覺厲的狀態。

雪女並沒有進一步介紹“遠望之土”,雖然她已經得知,在“遠望之土”的最西端,即將有一個名為“庫斯科”的城邦小國將要迎來大興。

他們將一統西部豐沃山谷與海岸線,締造名為“四州之國”的盛世。

吾主又說,四州之國因那將要登基的“國王”而大興,因此以他們語言中“國王”一詞音譯轉換,又名為——

印加帝國。

至於為什麼現在不提……

因為“四州之國”尚未崛起,這一切只存於吾主預言之中。

而伴隨“大興預言”的,還有一則“災厄的預言”。

與城邦聯盟一樣。

未來興盛的印加帝國,將籠罩在邪祟入侵的災厄陰影之中。

唯有均衡,是他們唯一的救贖。

所以,在雪女眼中,尚不存在的印加帝國,只是一件很小的待辦事項。

此行將要踏足舊陸,那廣闊無垠的舊土,才是均衡未來征程的目標。

跳魚等人的眼界,正要躍入一個全新的境界,又何必再侷限於“遠望之土”呢?

印加?

如今已可被視為均衡的後花園。

正像她說的,那豐富的森林、礦脈、草原,將是均衡進一步發展的資源支撐。

“巫,那第三站後,就到了舊土嗎?”周若男第一個從震撼中轉醒,繼續求教。

雪女頷首,再展開摺頁的地圖,就出現“大西洋”與非洲的板塊——

“我等將橫跨這無盡之海,抵達非洲。”

“而大明帝國的船隊將在此地‘馬林迪王國’登陸。”

“因此,橫跨大西洋為第四站,而從非洲舊土的最西端到最東端,還需兩次折轉……”

“先至中非,再到馬林迪……”

路線規劃講明,也是讓眾人知曉此行到底去了哪裡,在何地降落。

這些都將被載入《均衡聖典》,為歷史填充。

而對於大西洋、非洲等名的定取,還需雪女對他們完成科普。

周黎安並不打算重新取名。

因為無論歐洲、非洲,如今都與均衡沒有半毛錢關係。

重新定名那是殖民後的事情,如克馬城的更名,是因一個事件的產生而定立。

這樣才有紀念意義與人文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