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

周黎安與雪女返回現世。

臨睡前,接到芭芭拉帶來的電話:“老闆,dash8整備完成了,就差航空局手續註冊,10天內就能上天,現在就看您想在哪裡接機,我可以直接讓他們送到卡耶羅本島。”

均衡時空已是5月20日。

飛機下線的時間剛好是6月。

而到6月中旬,周黎安就打算啟程。

國內老教授對“鄭和船隊”的推測時間是79月間,前後肯定還有誤差。

落地非洲,還要穿越大陸至最東方的馬林迪,全程6000多公里。

抵達目的地,就是等待。

周黎安還沒有染指非洲的打算,遠隔大西洋,均衡的觸手暫時伸不過去。

美洲開發才將要開始,資源充沛的情況下,何必到這裡開荒呢?

歐洲人願意來開荒再好不過。

未來均衡坐享其成,豈不是美哉?

周黎安想了想道:“還是我去一趟華雷斯吧,之前我需要的物資都準備齊全了嗎?”

“是的,馬鈴薯、甜薯、玉米的種子,都是當下最高產的品種型別!”

“另外,疫苗、針劑也從我們旗下的醫藥公司陸續出庫,包括您需要全套野外醫療移動站,以及大量基礎抗生素口服藥、維生素片等……”

糧食作物,是給大明的賞賜。

按照原本歷史軌跡,美洲作物要在兩百多年後的明末,才傳入東方。

且在較長一段時間沒有發展利用,反而被貴族視為奇異珍饈,極少流入民間。

而現在,作為神賜恩典,擺明了高產作物的定位,略過一應官員貴族,直接交給朱棣,情況必然會發生改變。

明代小麥畝產在200多斤,而水稻產量也僅為500斤左右。

土豆、玉米、紅薯到位,全可添為主食行列,產量皆在1200斤以上。

再予以食用製作的辦法,可免去他們探究過程,食物豐足,才有“做事”的動力支撐。

朱棣五徵漠北,目標打擊程度都不太理想,靡費甚巨。

周黎安如今給了他主糧,物資面提升後,戰鬥力與持續性也將暴漲。

而此外,最關鍵的一點在於“黑火藥科技升級”。

明代火器發展是比較成熟。

常有人道,火器一道明強於清,而從配方資料上論證來看,明代使用配方更貼近現代科學的最佳配比。

但想要威力提升,還要作到提純原料屬性。

東方古國始終處於“有技無科”的狀態下,因此在熬硝過程中,無法區分硝酸鈉、硝酸鉀的成分屬性。

原料不得提純,威力就始終無法有效提升。

而真正配以硝酸鉀的現代黑火藥,也就有了“破塔洞城”的大爆炸景象。

再有一點……

取硝的成本。

古代硝石大多來自礦源開採,歐洲大部分國家沒礦,因此就在屎尿上動腦筋,搞出了硝池。

而大明,硝石開採,運輸,再到熬硝;整一條製取線路,在運輸力極其低下古代,成本無限拔高。

然後就有了俗語‘熬硝千日,不抵將軍一炮’。

硝石的獲取難度過於艱辛。

那麼當均衡賜予大明最簡單的人工制硝辦法,軍事成本就會降低。

朱棣再徵漠北的結果,很可能因此發生重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