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號大城,棕櫚泉。

來自“南下加半島”的各部已融入均衡,得抽籤賜名,入戶籍,組成大隊後,打散分配至各鎮廳。

由老均衡人帶教。

傳授他們均衡的教條,參與工作,獲得貢獻點,孩童需每日入學修習法則。

由儉入奢,他們適應的很快。

每天三餐,早晚於城中幾座食堂有序用餐。

中餐則按照工作類別分配,如在外工作的人,就可以就地烹煮食材。

食材是不限量的,以吃飽為準。

而新人很快有震驚的發現,食堂餐桌上都擺放著鹽罐。

重口的人可以隨意新增,也是不限量的。

初到的土著人起先不敢貿然動作,在看到老均衡人隨意新增,他們才開始效仿。

可很快,他們的動作就被人阻攔,奪過了他們的鹽罐。

“別加了!”

“啊?不是可以隨意取用嗎?”

“不是不給你吃,是你加的太多,會死人的!我等初到均衡時,也有人跟你們一樣,因吾主所賜下恩典而癲狂,吃鹽吃死了……”

“吾主有言,世上常有人因高興至極點,而生出使人悲傷的事情。”

老均衡人耐心指教,並無歧視。

因為從新人身上,能讓他們看到曾經的自己。

未至均衡,誰又能想象這世上有如此喜樂的國呢?

10號大城如今的作業任務,還是大城基建。

作為最晚成立的新城,人們致力於將沙漠綠洲不斷擴大。

此地擔負未來交通樞紐的責任。

因此,周黎安也頗為重視。

沙漠綠洲化在現代也是難題,後世棕櫚泉的發展,依託其本身的地下熱礦泉。

殖民者未至時,這裡就有原住民生活。

後續被農場主購地發展,逐步擴張成種植園,又因鐵路修建而繁榮。

二戰時期,此地曾作為軍官的溫泉療養院。

而其水系依賴,其實就是歐文斯谷地的淡水。

在“加州水道”與“胡佛水壩”未修建前,整個加州南部乾旱地,都依賴於歐文斯谷地的淡水管道輸送。

這也導致後來歐文斯谷地的淡水資源完全被破壞,留待一片巨大的鹽鹼地。

歐文斯淡水枯竭,才有了加州水道的北水南調,以及後來引自胡佛水壩的水利工程。

如今,均衡以歐文斯谷地為養馬地與農業重鎮。

南部地區幾座大城也沒有完全參照後世地理位置建設,直接避免了用水緊張的問題。

當然這也是因為工業尚未大肆發展,僅生活用水並未形成難題。

但是,想要擴張綠洲,還是要另闢蹊徑。

周黎安與雪女降臨。

霍霍坎人工匠與法則修士聚集,展開地圖,指向東南方——

“吾主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