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老王酒醒時分。喬納的別墅中已經不見了人影,他甚至不記得昨天是怎麼從戴維梁的餐廳,回到住處的。

只見客廳留下一張字條。

周黎安所寫。

因為這是漢語。

“沃德法克?加勒比度假,卻不帶我???”

老王先是感到被拋棄,隨後又隱約覺得哪裡不太對勁……他依稀記得昨晚他喝多時,迷迷糊糊聽到了一些什麼。

“卡耶羅要見周生?乜鬼啊!一定是我喝多幻聽了!”

……

加勒比地區包含37個成員國與未獨立島嶼, 有人們耳熟能詳的古巴、開曼群島、牙買加、海地;也有不太熟悉的法屬、荷屬島嶼。

曾經,這裡生活著一群名為阿拉瓦克的印第安人。

14世紀左右,遭遇另一群自南美洲流亡大海的部落侵略。

傳說中這群流亡者殺害了阿拉瓦克族的男人,以人肉為食,又以他們的女人為妻妾,便繁衍出現了後世文藝作品中的加勒比食人族。

具體已不可考, 曾經的土著早已在殖民者登陸後,因疾病而滅亡, 他們沒有語言文字,也就沒有歷史流傳。

還是老問題,吃了沒文化的虧。

這片海島區域對未來的均衡,意義非凡。

大概就如同現世美國對古巴的態度,佛羅里達半島距離古巴的海上直線距離最短處僅有170多公里。

如果以邁阿密計算,也不過200公里出頭的樣子。

沒人希望自家後花園的噴泉,竟然被別人佔領。

再放眼去看整個美洲版圖,與其商業、戰略意義……

眾所周知。

巴拿馬運河未開通前,從美國東海岸航運貨物,前往西海岸,需要繞行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全程超過25000公里。

巴拿馬運河開通後,則只需要在中南美州交界,走運河透過。

那麼從美國東海岸航行的船隻, 就必須透過墨西哥灣,駛入加勒比海域, 從古巴境內通行。

其中涉及到海運補給,港口碼頭經營的極大經營專案,而其戰略意義更不用多說。

美國最早當然也是想要將該地區收入囊中的,才扶持相關勢力,在古巴進行壓迫式種植園開發。

只不過自詡昭昭天命,太過自大,最終遭遇推翻,便一發不可收拾。

有了前車之鑑,周黎安當然不可能這麼幹。

因此,才有‘均衡之下,皆為子民’的教條。

清晨。

一行人在華雷斯機場起飛,先飛抵首都墨西哥城,而後就見到了胡安的侄子薩爾瓦多,前來迎接。

轉乘他們的私人包機,飛抵牙買加。

最後又乘坐小型固定翼飛機,才最終抵達目的地,一個不知名的私人島嶼。

舟車勞頓,薩爾瓦多表示非常抱歉,“周先生,島嶼地點不能洩露, 因此不能讓航司的包機從墨西哥城直飛……”

“但胡安叔叔說了, 要不了多久,卡耶羅集團就會有自己的私人公務機,今後隨時可以起降。”

這番話透漏著幾分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