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清晨。

圖石山谷的祭臺下,喧囂不止。

無數勇士聚集,昂首挺胸,如同小學課堂上期盼老師獎下小紅花的學生,眼神裡只透露著一種情緒:

‘選我,選我啊!’

族長爬山就是那個老師,站在祭臺上,俯視眾人,進行著挑選。

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一個細長臉的勇士身上——

“多鹽者,你出來!”

名為“多鹽者”的勇士踏出,眼神得意且高傲。

周遭勇士無不是流露豔羨之情,但絕沒有一人是不服他的,“多鹽者”曾是土蛇部的勇士,但如今大家統一變作圖石族人。

而他曾經也不叫“多鹽者”……

原住民的一生會擁有許多個名字。

如出生;接生的穩婆往往會捧著嬰兒在清溪河流中洗去血汙,讓嬰兒以潔淨的姿態降世,路上所遭遇發生的事情,可能就會成為這個孩子的第一個名字。

‘夜晚的狼嚎’,‘啼哭的醜兒’,‘絆倒人的木頭’。

起名的方式有些草率,於是在嬰兒長大後,會得到第二個名字,來自部族夥伴對他的描述,‘羅圈腿’‘歪鼻子’‘捲毛’‘瘋狼’。

然而,想要獲得真正好聽的名字,則需要為此付出努力。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狩獵與戰爭中立下功勞與榮耀,得到部族長者的賜名。

這一次的賜名更像是某種考核,以成績劃分三六九等。

勇猛者收穫榮耀的賜名。

懦弱者則會冠以屈辱一生的綽號。

如今,山谷中最盛傳的一句俚語便來自這個“多鹽者”,因為他平日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吃過的鹽比你淌過的溪流還長,比你攀爬的山川還高……”

這象徵一種榮耀,因為人人都清楚,大家所吃下的鹽,皆是吾主的恩賞。

於是,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多鹽者”不僅代表著他,也代表著圖石部每一個人希望對外界發出的自我讚揚。

——我們是受神祇恩寵的氏族,是均衡的子民。

此刻。

爬山陸續又挑選了好幾位最近部族中的‘風雲人物’,不是如“多鹽者”一般名聲大噪,便是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

一共30人,將成為新的騎士候選人。

雖說剩下的馬只有10匹,但總要替補選手,更何況吾主曾言,不久的將來,祂將賜下更多的駿馬。

當選拔結束,入選者昂首挺胸,而沒被選中的勇士們則垂頭喪氣。

人人都清楚,成為吾主的騎士,是為榮耀與悍勇的象徵;幾乎所有的勇士都不認為自己會比別人差,他們內心皆是不服輸的。

例如,在昨天才真正歸心的十幾位‘酋長近衛’,他們能在酋長部落擔任職位,便證明他們是整個莫多克部落最悍勇的人。

然而,今天的選拔中,他們沒有一人被選中。

此時他們心中更多的不是氣餒,而是憤怒,但憤怒並不代表對神的不敬,只是對族長爬山的不滿。

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