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完農神,朱雄英在英烈祠問候了大明亡將家卷,便匆匆趕回宮處理奏疏。

翻看著一本本奏疏,當他看到陝西一地春寒再加春旱時,不禁眉頭皺了又皺,去年渭河發大水,今年又有不少官員因為壓力大而遞上辭呈。

河南黃河大水,河南巡撫上奏請求改黃河水道,雲南請求撥兵,沐英直言土司難壓。

北平府知府彈劾煤礦制度不嚴格。

遼東撫順城,鐵鉉來了奏疏,說遼東撫順城被韃子破壞,請重建,重建再被破壞嗎,朱雄英顯然不願意。

至於駐紮在烏思藏的使臣竟然說請求大明公主與他們和親,效彷唐朝的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

希望中原的農作物與火器,鐵器等傳到烏思藏去。

朱雄英絕對不同意,他自己女兒今年才剛十一歲,再過兩三年,他也不同意和親,大明絕不和親。

隨即做了批示,直接放在送往文淵閣的那摞裡面,讓三大學士擬好回絕書派人送去烏思藏。

根據大寧衛等地等情況,韃靼阿魯臺屢次進犯,燕王朱棣來信詢問朱雄英要和談還是要打仗。

朱雄英直接回復四個字,此仗絕不和談,直接打,放心打,糧食馬匹,火器棉衣不斷的送。

江南巡鹽御史直言,他們往呂宋去的鹽船被安南截了。

最嚴重要屬陝西,甘肅等地,去年大水後,倒塌的房屋今年又被初春的大雪壓塌,凍死千畝小麥,陝西等地官員直言壓力過大,紛紛引咎辭呈。

這已經不是他坐在大明京城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必須去微服私訪,去看看各地春耕,倭寇俘虜,修的直道,運河的疏通,以及各地春災情況。

但是決定動身時,他必須先將遼東問題,乃至安南問題處理好。

次日,早朝。

朱允熞與工部如實將運河疏通情況告知大明皇帝,將每個河段的水流,碼頭以及百姓遷移房屋,乃至工人的工錢與口糧數量,都一一交代清楚。

“陛下,雲南傳來奏報,請朝廷派兵支援,平定土司之亂,安南屢次截大明鹽船,當伐之。”

朱雄英道:“命徐增壽之子,徐景昌前往雲南支援,秦王朱樉與之一同而去,平定土司之亂。”

若是立刻改土司,必定更加不可收拾,朱雄英沉默片刻道:“命朱允熞與秦王朱樉,湯鼎,明日即刻赴雲南,平定土司之亂再報朝廷。

“到時朕自有法子處理土司。”

是啊,如果陛下不將土司問題根治的話,屢次平亂,反反覆覆是絕對行不通的。

兵部再奏。

“陛下,遼東撫順城可還要再建?”

“建什麼,朕錢多燒的嗎?不是說過了,讓他們拆,拆了今後也絕不再重建,文淵閣擬旨,命寧王朱權,帶兵十萬,配合鐵鉉平亂遼東。”

眾臣見武憲帝面無表情,只是負手宣佈,且沒有商量的餘地,眾人皆不再言語。

朱雄英嘴巴說的發乾,他自己也是一肚子火氣,隨即又想到一件事,對眾臣道:

“朕昨日農耕有些勐,太醫說傷了身子,需要休養半年。”

朱雄英剛宣佈。

眾臣譁然。

“陛下,可否需要再醫?”

“陛下,龍體要緊,不可輕視。”

朱雄英也不知自己信口胡謅的理由眾人信不信,只是認真道:“這半年來大小事務,都可與太上皇商議。”

眾臣雖然有些不願,但還是點頭同意。

………………

“什麼,你讓我替你處理政事半年多?”朱標聽聞很是驚訝,處理政務當然不是問題,就是怎麼突然想到這一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