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的桃花紅了三載,桃結了三載,又是一年萬物茂盛之時,轉眼便到了文康七年。

應天府,郊外。

文康皇帝朱標帶著朱元璋來看望馬皇后,卻發現陵寢前的山道乾淨的連一根野草也看不到,香火常燃,不用問也知道是太子朱雄英手筆。

朱元璋雖然頭髮全白,但是精神反而很好,走路也不喘,他哈哈笑著對朱標說道:“你登基那年,咱從你站的那裡走到你孃的陵寢前燃香,用了三百二十二步,今日咱用了二百一十,這說明咱步子邁的大。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那兔崽子也沒騙咱。”

朱元璋笑著跟朱標顯示,自己身體好,目光落在陵寢上,依依不捨的從馬皇后那邊收回,繼續打量著周遭。

卻看到遠處兩個半大少年,一前一後在清剪野草,有個矮些的趴在石磚上喃喃自語道:“這塊是洪武年的,是應天府的造的,名字是……”

“文基!”朱標喊道。

“皇爺爺。”朱文基扔下手中的鐮刀跑到朱標身邊,看到身後白髮蒼蒼的朱元璋時,知道是他的曾祖父。

乖巧道:“太爺爺。”

朱元璋見到朱文基,看了眼後竟然感慨道:“小時候像你娘跟你爹,咱如今再看還有幾分像徐達……是咱太想念他們了。”

不遠處的朱文壑看了眼朱標和朱元璋,大大方方過去:“孫兒文壑,見過皇爺爺,太爺爺。”

朱元璋心中暗讚一句,這兩個孩子都穿著粗衣,但是他們眉宇間卻沒有膽怯,說話做事大大方方。

原本朱標還擔心,不請師傅教這兩個孩子,只怕會被耽擱啟蒙,沒想到他們跟著太子,言語間成熟穩重,不由得感慨道:

“雄英還是個不錯的老師。”

聽到朱標這句,朱元璋哼了句反駁著道:“當了好老師,卻因為三年守孝之事,耽擱了子孫之事,也就這三個孫兒,是不孝。”

“爹,這不是有特殊之由嗎。”

“還不是你!”朱元璋看了眼朱標沒說話,隨後又自己道:“不過,這三年來他為了準備下西洋之事,倒是籌備了許久。”

朱標道:“爹?允許開海禁?”

朱元璋道:“這件事,咱不管,你是皇帝,他是太子,面對朝臣是你們自己的事,咱管不了啦。”

“這件事,就交給太子自己去處理吧。”朱標轉頭說道:“今後兒子好好的陪爹去走走,看看大明疆土。”

朱元璋點點頭:“你想好了?”

“太子有賢君之姿。”

朱元璋也點頭同意,自豪的說是自己教出來的孫兒,朱標不由得想,明明是你孫兒流落民間多年,人家是自己磨鍊出來的。

“皇爺爺,太爺爺,你們隨我來。”

兩個少年在前面帶路。

朱元璋和朱標看著後輩,不由得笑意盈盈,走到院門口時,看見石碑上面刻著一段文字。

“攻倭國,進而得高麗,隨後取南洋,制諸邦,奴遼東八旗,奴白種之人而建道,七洲四洋,皆大明之地,住炎黃子孫!

得東洋而採銀礦,佔西洋而練水師之船,得太平洋而養漁業,產糧而生於美洲,得澳洲以牧牛羊馬,訓歐以驗工業之洲,得天命,應民心,大一統而萬國屬漢,建盛世以興朱明!”

朱元璋老眼昏花,還是跑到石碑跟前看到的這句話,半晌沒有說話,暗道自己這個孫子野心也太大了吧!不過自己好喜歡。

相比自己的兒子,朱標只希望能夠守成便好,驅逐北元,便覺得此生無遺憾之事。

小書亭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