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大明與倭寇第一條約(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方孝儒此人雖令朱雄英不喜,但今日他在宣佈對倭頭領的處罰上,聲音十分洪亮。
群臣策動,微起嘈雜。
已經好幾年沒有如此大場面的兩軍談判了,原本還擔心倭軍反殺,反對攻打倭寇的大臣,今日個個都將嘴閉的很嚴實。
當年故元軍兩次東征,無意中加強了鎌倉幕府的統治,使天皇徹底淪為傀儡。
第96代天皇,也就是倭島第90代天皇、大覺寺統皇室始祖龜山天皇之孫後醍醐天皇,不甘心大權不在手,就發動兩次倒幕運動。
第二次倒幕失敗後,鎌倉幕府廢黜並流放後醍醐天皇,並立第89代、持明院統皇室始祖後深草天皇曾孫量仁為光嚴天皇,即北朝初代天皇。
鎌倉幕府派出大將足利高氏,即後來的足利尊氏前去平亂。未曾想被足利尊氏反戈一擊,投到了後醍醐天皇的麾下。
後醍醐天皇執政之後,那足利尊氏先是進讒言放逐了皇子徵西將軍懷良親王,再次反叛並幽禁了後醍醐天皇。
不過,後醍醐天皇確實能折騰,他從幽禁地逃出,到大和國的吉野建立南朝。懷良親王則出鎮九州島,成為南朝最大的一股軍事支柱。
洪武二年,大明朝使臣第一次出訪日本,但是在九州島時,被懷良親王給攔了下來。這事從元朝兩次東征可知,從中原大陸前往日本,
第一站必然是在九州島,而九州島屬於南朝的勢力範圍。
倭寇和故元朝之間仇恨深重,那個該死的懷良親王就扣留了大明使臣楊載和吳文華二人,而另外的五人則慘遭殺害。
當時倭寇依然在大明境內蘇州、嘉興府,還有崇明等地肆虐,甚至還在當年八月殺到了漕運的樞紐淮安,嘉興府遭到血屠。
而當時對於懷良親王來說,南朝最大的敵人是北朝和由足利氏建立的室町幕府。
懷良親王不能輕易屈服,他便派人把刀架在趙秩的脖子上,然後對大明表達了以下幾個意思:
日本國仰慕漢家,所以才與蒙古交惡,我是蠻夷,蒙古亦蠻夷也,乃欲臣妾我”,是可忍孰不可忍?
反正倭狗的狗屁理由一大堆。
當年派來一個姓趙的使臣對我們花言巧語,讓艦隊準備偷襲我們,你們又姓趙,這肯定也不是好人,所以我要收拾你。
洪武七年的時候,北朝方面在位的是16歲的後圓融天皇,室町幕府徵夷大將軍則是17歲的足利義滿,大權在細川賴之的手中。
前幾年,這足利義滿,自己出家為僧,法名鹿苑院天山道義。
不過足利義滿身在佛門,大權卻仍在其手中。
滿朝文臣打著不與倭寇一般見識的旗號,任由倭寇在脖子上拉屎,但是這一切卻在皇太子朱雄英出現後,一改往常態度,攻打倭寇。
當初徵倭大軍出發,文武官員有不少反對,如今他們卻不承認自己當初反對過,只有大明威武。
如今,便都是因為徵倭大軍,倭島的南北朝臣都被拉來當了俘虜,只是聽著還要簽訂條約,朝臣迷糊。
………………
帝陵,院落內。
朱雄英安然的坐在在樹下編寫大明水師的冊子。
“大哥,嫂嫂。”朱允熥進門後朝著兩人喚道。
朱文基看到朱允熥,便為朱允熥倒了杯茶,道:“二叔,坐。”
見到如此乖巧的朱文基,朱允熥倒是有些吃驚,臨走時,朱文基還是個不講理的混世魔王,這怎麼變得如此乖巧聽話,看樣子不是裝的,難不成大哥用了什麼法子。
“大哥,文基進步不少,你這是如何教的。”朱允熥道。
“打,多打幾次就好了。”朱雄英笑著道。
卻換來朱文基的白眼,和衛子衿的解釋:“莫聽你大哥亂說。”
朱雄英放下筆,疑惑道:“今日不是簽訂條約,你跑來賀喜?條約已經簽了!”
“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