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爭議(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城海務衙門只招收船員不到六百人,但是許多人都來積極響應報名,而且許多人都知道成為船隊的官員,不僅回來後可以在朝廷任職。
還可以每月家屬得到俸祿補貼,尤其是對出海有貢獻的,可以直接回來後去漢明水師軍官學校學習。
從各府縣絡繹不絕趕來的人特別多,海務衙門一下子成了鬧市。
每天都有幾百個人來打聽詢問, 甚至還有願意自費的。
大明朝人才濟濟,最不缺的就是各類人才,幾萬人中選幾百個,能留下來的都是特別出眾之人,最具備組建出海的船隊。
至於誰來練這些船員,周乾則是找了琉球以及大明水師中善於海戰的官員和將軍, 從廣州等地花錢僱傭了一些老水手,還有常年住在海上不得上岸的賤籍百姓。
雖說是賤籍, 在周乾心裡, 這些都是人才。
在這個時代,大明要先向前一步崛起,到時候可以僱傭有經驗,有能力的人才充足大明船隊,把黑色的,白色人都拉回來修路,修各種工程。
這些個洋玩意兒不就是喜歡跑來東方找黃金嗎,就跟朱權上次帶回來的羅剎人一樣,把他們收拾的服帖,給大明當基層。
隨後才能將他們的船圖武器這些全部弄過來,讓他們無法超越,壓制到幾百年,甚至更久。
但是周乾也想到了,為了防止那些黑色的,白色的傢伙來大明後給大明的將士洗腦,或者他們亂勾搭女子,到時候也會讓蔣瓛安排錦衣衛, 隨時注意大動向。
朱元章前幾年讓朝廷收養的老年人和孩子,那些孩子如今早就已經長大成人,都放進錦衣衛,好好的培養。
現在船在造,從雲南方向運回來的柚木等都已經準備,海務衙門也在招收船隊人才,培訓也會即將開始。
最要緊的是海禁政策,以及在沿海各府設有關海貿的東西,但是這也是急不得的事情。
慢慢準備,一旦海禁政策確定,便立刻確定出海事宜。
因為廢除戶役制度的事情,眾官員天天去圍朱標,無奈下朱標只好在乾清宮舉行了好幾次商討,那架勢跟每年一次的大朝會差不多。
“朕決定,該廢除戶役制度,畢竟大明朝,商戶和農戶都是如今最需要的核心,工匠也是缺一不可, 他們既然為大明做出貢獻,朕不能寒了他們的心。
既然如此。朕以為天下子民不該如此使用者役制度限制, 當廢除戶役制度與賤籍。”
國稅寺寺卿夏原吉頻頻點頭,鄭士元與韓宜可也很支援。
夏原吉拿出稅冊,稟報道:“今年年初,商稅已經佔據國庫大半,甚至遠遠超出其他賦稅。
主要以江南一帶最為富庶,雖說我大明朝以農為本,但是商稅的增長已經證明,商事不可抑制。
需要大力促進,但是如何促進,除了修訂商事律法外,還應該鼓勵商戶的積極性。”
齊泰雖然不贊成,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商稅確實可行。
戶部尚書說道:“夏寺卿一番話道出了事實,大明需要不斷的建設,就得國庫充盈為前提。
但是南北農事差距很大,恢復也很緩慢,大量的北方百姓遷居在江南富庶之地,當初的遷移,剛開始確實是有些成效。
但這幾年百姓棄了農田,紛紛背井離鄉,良田荒蕪,糧食產糧大大的不如從前,我覺得朝廷還是該以農為主,戶役制度該繼續規範執行。”
自南直隸開始呼籲百姓冬日模彷前朝的溫室後,實際冬日糧食也很多,產糧也在增加,並不存在什麼糧食不夠之類。
去年河南與陝西交匯的地方,於商洛山附近,因為天旱,莊稼全部旱死的緣故,南直隸百姓自發的將家中剩餘的糧食拿出來,在朝廷的組織下去兩個地方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