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理會這兔崽子,他驚訝的問道:“咱對解縉的評價,你是如何知道的,難道是你爹告訴你的。”

“不是,是孫兒自己的評價。”

“那你覺得,年輕後輩中,有哪些人可以擔當大任啊。”

“楊榮可以。”

“楊榮是誰?”

“這次去鳳陽隨孫兒查案的生員。”

“解縉如何?”

“解縉有能力, 才學高,但是因為才學高而太過於直言,這種人說話容易被猜測忌憚。

就算他是有才學,為朝廷想,但無容易無度,無人臣禮,就朝廷來說,是君臣有別的地方,定然會引來他人的嫉妒和誹謗。

孫兒聽說有個叫楊士奇的,常在荊湘兩地教書,長居於江夏,是否可以派人將他請來。這個人也是個有骨氣的文人,孫兒認為悉心培養,他日定是可以輔佐父親的人。”

朱元璋原本以為,周乾會老生常談的拿朝中官員評價,誰知他找的全都是不入流的官員,還有未曾參加科舉的生員。

“你覺得鐵鉉如何。”

“鐵鉉可以,孫兒認為他也是個忠心對朝廷的。做事剛正不阿,不會有什麼花花腸子。”

“至於齊泰,此人雖然現在是兵部主事,但可以提拔為兵部尚書,因為他雖有缺點,卻是優點大於缺點。

朝中該吸收一些年輕官員,不能總是讓有些人渾水摸魚,做事反而是混日子, 朝廷可禁不起他們混日子。需要一些輔佐我爹守成的官員。”

“守成?你跟咱想的差不多,如今北元已經不成勢力,除了雲南土司叛亂外,沿海你那些新軍,有藍玉和你四叔在,咱倒是不擔心。”

“雲南土司叛亂,為何不可以改土歸流呢,當初孫兒與沐伯伯說過,這個方法是可以的。”

朱元璋道:“你還有哪些人選,和咱說說。”

“孫兒有兩個人,是孫兒自己身邊的人,但是他們幾個可以助大明朝廷做許多的事情。”

“誰?”

“國稅寺卿,夏原吉。”

“另一個?”

“鄭和。鄭和這個人,是孫兒從四叔那裡要來的,但是他今後必定是孫兒重要的得力助手。”

聽著周乾前面的評價,朱元璋倒是十分滿意,甚至有些恍惚,他覺得這孩子看人評價倒是很準,尤其是對解縉的評價。

“這是你爹教你的?還是翰林幾個學士教你的。”

“這些哪裡需要教, 識人之術是學不來,教不會的。孫兒幼年跟著周叔走南闖北,販夫走卒,士紳地主,都是見過的。

如今又見到眾官員,老是待在宮裡是看不到這些的,這都是孫兒去浙江和鳳陽各地,慢慢摸索總結出來的。待在宮裡怎麼能治國。

連形形色色的人都沒見過,治個什麼國啊。”

朱元璋若有所思。

周乾拿起朱元璋的茶杯喝了幾口茶說道:“皇爺爺,你是不是被孫兒這一番言論給震驚了,是不是被孫兒的才華給折服了,是不是覺得你這孫子很讓你驕傲?”

朱元璋倒不覺得煩,有個人在他耳朵邊嘰嘰喳喳的,反而還覺得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