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坍塌之事很快傳到太平府知府與鳳陽府知府耳中,將此事連夜上奏於朱元璋。

“無事就好,那煤場這幾日有沒有繼續挖煤。”朱元璋看了眼旁邊的朱標說道:“如果真是如兩府知府所言,恐怕該立刻停止採煤,這才是對咱最穩妥的。”

朱標眼裡閃過急切,“兒臣會讓司天監查此事的,也會派人去鳳陽的煤場和礦場進行篩查。”

煤場坍塌, 總是會引起眾人關注。

朱標接著,開始為自己兒子進行分析辯護,“爹,這件事到底有沒有傷到龍脈,派人去勘測便知,鳳陽知府開始就對採煤不滿,或許夾雜自己偏見。”

聽朱標的口氣,朱元璋不得不點點頭,連他也嚐到了煤礦帶來的甜頭。

是啊, 若不是遭遇坍塌,想來也不會有這麼多奏疏彈劾,到那時國庫又增加不少。

朱元璋笑了笑:“好在礦工都被救了出來,咱之前鼓勵雄英,這次就讓他自己處理,也是磨鍊磨鍊他。”

朱標聽罷,不由得佩服起朱元璋的運籌帷幄。

所謂皇權干涉,那官員自然會畏懼於周乾這個太孫,畢竟皇帝一道指令就可以制止風言風語。

但是朱元璋也擔心,是不是,挖礦真的會傷及龍脈。他想知道真相,也想磨鍊自己大孫子。

“朝中派誰去查,最合適?”

“國稅寺卿,夏原吉推薦福建郡庠諸生,楊榮是也, 年二十三歲,去年視學福建的侍郎賞識,今年推薦。”

朱元璋聽到是夏原吉推薦, 他也放心,推薦的人不會去為難自己大孫,更重要的是,楊榮年紀輕輕,並不是朝中文官學生,最為好。

“派諸生楊榮帶司天監監正,下鳳陽勘察龍脈,確定是否有傷及。”朱元璋下旨。

………………

周乾,徐輝祖,陶深三人自坍塌事件起,煤場暫時關閉修整,場地清冷許多。

三人對視一眼,心裡各自有自己擔憂的事,此前兩府上京彈劾,而這次因為煤礦塌陷,實在是倒黴。

徐輝祖是武將,沒有往太深的地方去想,認為煤場人員礦工無死亡,到時候官員鬧一陣,就會過去。

陶深想的是,為露天開採,尋找更堅固的措施。

周乾卻另有考慮。明朝初期,淮南一帶百姓採挖礦地表露出煤,拿來用作燃料,但採煤都是淺嘗輒止。

清初禁止挖煤,原因哭笑不得,如因為挖煤損傷龍脈,傷了官道,破壞風水。認為漢民礦工聚集一起容易生事造反。

思來想去,兩府彈劾煤場,最重要應該是以“龍脈”為原由來說。

蔣瓛收到京城錦衣衛訊息,前來鳳陽的是個諸生,沒有官職,名楊榮,年二十三歲。

暮春三月,淮河兩岸,楊柳抽枝。

煤場不遠處的官道上,有春耕行走的百姓,隨處可見青壯年揚鞭扶犁吆喝耕牛。

年邁的農夫與農婦躬身於青青的秧苗中,細心呵護著今年的收成,也是今年的希望。

幾個垂髫小兒,不畏懼辛苦,提著菜籃子挖野菜,爛草鞋露出腳趾,在水田裡摸泥鰍,釣河魚,衣服上盡是泥水點子。

岸邊,周乾坐在石頭上,兩邊站著幾個錦衣衛,像是春遊。

往近了看,卻是眉頭緊鎖,閉著眼睛端坐,不知想些什麼。

這場景,徐輝祖和陶深已經見怪不怪了,包括閒散下來的工匠官員都知道原由。

自從坍塌事件,兩府官員進京彈劾多次,理由是採煤傷及龍脈,周乾就暫時停工,就連鐵礦場也停工了。

工匠,礦工突然閒下來,蹲在淮河邊釣魚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