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百姓存餘糧有希望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剛進門就聽到朱權提起從那人身上搜了一本關於爛的不成樣子的《馬可波羅遊記》。
周乾頓時就感覺到,果然還是自己猜的少了,
馬可.波羅!!!
這哪裡是外國人,完全就是個寫東方遊記的傢伙。
後世的《馬可波羅遊記》描述了東方最富裕的國家,對中華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
馬可波羅曾經隨父親叔叔透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原,擔任元朝官員。
後世馬可波羅的遊記,是研究元朝歷史的重要東西,對東西發展也有很大的貢獻。
“十七叔,這麼警惕沒必要,聽你這麼說,那人估計就是騙你,他要是和馬可波羅認識,我立刻放他出來。”
周乾無語的說道,他沒想到朱權這般相信那個長鬍子的話。
要知道,馬可波羅的後代,這就是意味著可以搞到馬可波羅的原始遊記。
現在知曉了黑麥的事情,尤其是玉米這個東西,直接就把周乾的希望給點燃了。
“大侄子,我就說你雖然待在大明朝的京城,但可別小瞧了你,這東西你肯定見過,我猜中了。
雖說他從羅剎國來,但包袱裡卻有稀奇古怪的東西,不然你以為十七叔費大力把他抓京城做什麼。”
朱權對於朱橚和周乾建大棚,種水稻的的情況,多少都有一些瞭解。朱元璋把農事當成大國之本,朱權當然是有替父親考慮的想法。
只是朱權對於黑麥,玉米,羅剎國這些瞭解的很侷限,大概就是見到了不懂這些是什麼。
周乾笑著說道:“十七叔,咱們現在的暖棚已經在南直隸推廣,北方到時候也要推行,做到大明四季有豆子,小麥,還有水稻。
再加上你從那個大鬍子身上搜到的小包黑麥和玉米,這些已經很多了,若是再多些,百姓可就有好日子過了。”
提高小麥,水稻,黑麥,玉米四季去種,周乾很清楚,肯定會引起朱元璋的喜歡,到時候各府也會大力種植。
西北邊陲的百姓,有了黑麥,到後面也更容易吃飽肚子一些。
“有好日子過,好事啊,咱大明常常天災不斷,這吃食緊缺,若是如大孫你說的這樣,有足夠的糧食,咱何愁不能讓百姓豐衣足食。”
朱元璋有些期待的說道,隨後走進大殿,看著自己兒子和孫子暢談,也忍不住加進聊天。
當年故元的慘無人道,除了故元殘暴和沉重的賦稅,更多的還是因為連年乾旱。
大明立國後,朱元璋去揚州,巡查山西一帶,他帶著官員就一直在和這些災荒對峙。
這也是當初朱元璋從故元統治裡得出的經驗,可惜不僅各地災荒不斷,還常常起義,大小起兵都有三十多次。導致朱元璋半輩子都在操心百姓的問題。
如果百姓安樂,國庫充盈。朱元璋不用休養生息,那他就會將朱明帝國的疆土向四面八方擴充套件。
“在咱心中,凡是從秦朝開始到故元,只要漢家鐵蹄踏過的地方,都屬於大明疆土,都要有糧食,有大明將士在戍守。”
這番話讓朱標,朱權,周乾,三人都看向朱元璋。
其實在周乾的心中,朱元璋更像是一個大家長,他的所作所為,甚至所思所想,都是為了百姓兒女能夠一直安穩的吃飽穿暖,大明好好發展下去。
但是這句話,讓周乾看到了朱元璋的另一面。
也記起,朱元璋也曾經是個雄心壯志,征戰天下的英雄,只是他現在老了。
“爺爺放心,你心中沒有完成的事情,孫兒都會幫你做。”
隨後周乾拿過髒兮兮的包袱。
“孫兒曾經和爺爺說過,大明朝的海外,有玉米,紅薯,土豆等,現在十七叔無意中送來的,正是玉米和西北地區可種的黑麥。
那個從羅剎國過來的大鬍子,已經被關在刑部,過幾日孫兒就親自去問問他。”
羅剎國的這黑麥,聽說是天寒地凍也能頑強生長,他們還有燕麥,蕎麥這些東西,到時候孫兒把它弄出來。”周乾笑著說道。
“好,明日咱就和大孫一起,去看看今年種的稻子如何。
咱們再去刑部,看看那個你說的羅剎國來的大鬍子,若真是和大孫你說的這般,整個大明的百姓糧食,都要靠大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