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發百姓的災難財(4000)(第1/4頁)
章節報錯
周乾從國子監騎馬出來,看到劉三吾已經在等。他來的很早,已經等到西邊的太陽都快落山。
“周公子,上次你那南北榜的提議我已稟告太子,你具體寫出來,我呈給陛下。”
劉三吾有些迫不及待,摸著鬍子笑道,這個周乾就是他的希望,讓他在這裡等一天也值。
“行,劉學士隨我去城東。”
劉三吾眼睛一亮,連忙招呼人抬起轎子跟上,神色中更是隱約有些激動和期待。
太子的話和陛下的意思,對南北榜的實行很滿意,日後這件事辦成,也是對大明有好處。
想到這裡,劉三吾催促轎伕快些跟上週乾的馬,向城東趕去。
看見轎子在身後跟著,周乾也沒有多激動,轉頭問道:“劉學士喜歡吃蓮藕嗎。”
“蓮藕吃一些,上次吃過一碗可口的藕粉,至今難忘。”劉三吾掀著轎簾說話。
周乾點點頭,便對劉三吾提議著說道:“那藕粉便是我做的,我在城外的村子前有十幾畝池塘,蓮藕和魚蝦給劉學士帶些。”
頓了頓,又說道:“劉學士得隨我去池塘那邊。”
“好說,好說。周公子您實在是太客氣了。”劉三吾感謝著,連忙吩咐轎伕腳下快些。
城道蟬鳴陣陣,讓人燥熱,劉三吾坐在轎中扇著衣袍,隨意看著兩邊的百姓。
看到馬背上的身影,心中不由得感嘆自己那晚太明智的選擇,這年輕人真不錯,這等人才,必定要重視起來。
兩人閒聊間,很快到了城外。看塘人李肆手腳麻利,魚和蓮藕都處理乾淨交給周乾。
官道邊,劉三吾將魚交給幾個隨從人員,就覺得蓮藕白嫩,當真是極好的東西。
今後吃過這大白藕和魚,恐怕在城中買不到如此蓮藕,就像藕粉那個東西一樣,吃過後,銀耳燕窩也沒有它清香可口。
皇莊的菜,他也常讓府中人去買一兩次,但是沒有這麼水嫩。所以周乾給他時,劉三吾當成寶貝接過來。
正要回城時,看見皇莊幾個相識的正急匆匆沿著官道而走,周乾看見張菜頭他們,打招呼道:“你們這是趕去哪裡,急匆匆的。”
張菜頭看見是周乾,行了禮。將事情大致說了一遍,周乾聽完後,大概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府城外的上江灣和下江村,從昨天開始,水渠已經沒水。村子裡為了救莊稼,紛紛去江邊運水。
遠水解不了近渴,兩個村的里正也開始重視起來。
遲遲不見官府出面,兩個村商議後有風水師說沿江一帶,出了旱魃,正請天師道長驅邪。
劉三吾和周乾對視一眼,隨著張菜頭他們一同向兩村的穀場走去,看看天師如何除旱魃。
周乾也激動,他還沒見過旱魃是什麼樣呢,正好去開開眼界。劉三吾也想看看民間如何斷旱災,便跟去了。
到穀場時,周乾和劉三吾被村民攔在穀場邊,和他們一起攔住的還有幾位捕快和知縣,說是他們村下了命令。
裡甲制是明朝推行戶籍制度的組織保證,也是最基層的,類似於現代的村幹部。
裡甲職能廣泛,追徵錢糧,勾攝公事,祭祀鬼神,接應賓客,民間爭鬥這些都有資格管。
一名穿著粗布衣衫,似乎是村子的里長,說道:“不是我不讓你們進去看熱鬧,只是天師正在抓旱魃,你們進來有生人氣,驚動旱魃,放跑了這隻旱災的罪魁禍首,沿江村子可怎麼辦。”
“斷旱之事不該由朝廷來辦?”劉三吾指著裡面,說道:“斷旱滅蝗祈風求雨這些,該稟告官府才是。”
那人見劉三吾穿著官袍,有些猶豫起來,想到官府和天師,這怎麼能夠相比呢,官府能斷案,但抓不了旱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