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民刊月冊執行(第1/4頁)
章節報錯
幾十畝乾旱地澆完,眾人已經累的氣喘吁吁。周乾喘著大氣,緩和自己的心跳和疲憊的身體,懶散的靠著大樹倒靴子裡的土。
“周小哥,東南邊兒的青瓜實驗田也澆完了。”
“你們也歇歇吧。”
農學社幾個人坐在樹下,後背已經溼透,隨後抹了把汗,將茶水最先遞給周乾,有些嘆口氣道:“三日後,您便去國子監了。”
周乾坐起來,看向幾人,開玩笑著道:“要不,我不去了。”
後面幾個人搖頭。
“國子監是好地方,我們也盼著您平步青雲,只是農學社怎麼辦?會不會被解除。”
這些日子相處,農學社雖然只有幾名人員,但聽到周乾那些先進有趣的農業計劃,也是很期待。
民以食為天,大明百姓大多數都是耕地為生,辛苦勞作一年半載,卻要靠老天賞口飯吃,自然而然希望會有更多的辦法助他們豐收。
周乾伸手從懷裡拿出記錄試驗田的簿子,輕輕放到他們腳邊:“這東西你們儲存好,裡面的經驗可以為青瓜的生長帶來更多幫助。”
“周公子,您走後,還會來這皇莊嗎?”
“肯定不會啊,先生過幾日便是國子監監生了,要去讀聖賢書。”旁邊有人插話。
周乾將注意力轉移回來,對眾人搖搖頭道:“讀聖賢書不是死讀書,若是不能為百姓,為大明起到作用,那書就是一堆廢紙。”
“書中雖有顏如玉,但百姓也要吃喝拉撒睡。若不能落實到百姓日常,讀再多的書也無用。”
幾個人似懂非懂,但他們也知道讀書最終還是去朝堂做官治理各地,這樣想,似乎有些道理。
周乾在皇莊人的心裡,已經成了文曲星,文曲星說什麼,都對!
國子監生門檻為秀才中的精品,還帶月俸讀書,在百姓眼裡,可不就是大喜事。
甚至不少的外朝番邦也跑到大明國子監學習,高麗,倭國,暹羅等都在大明國子監學習。
太陽西斜,暑氣正熱,周乾的荷塘邊搭建著屋子,他僱傭的看塘人便住在那裡。
平日裡他不去管,今日路過時卻聽到有人在吵吵,周乾下了官道,沿著林間小路而走。
“撲通!撲通!”
草叢裡動了動,青蛙便被腳步嚇得跳進池塘,水轉著圈兒。幾個娃娃赤腳在塘邊洗腳。
“水塘水太深,你們莫在這邊。”周乾皺眉,衝茅屋喊道:“李肆,李肆你在做什麼。”
曬的黝黑的瘦子,頂著個菏葉跑過來:“東家。”
“天氣太熱,取個木板,寫池塘水深,莫要嬉戲。”想了想這個李肆根本不會寫字,他又打算自己動手。
就算百姓不識字,也得寫上。
“哎呀,你個孃老子的,又來池塘偷挑水……”李肆跳著腳大罵,氣的臉黑紅黑紅。
池塘裡的荷花很茂盛,滿滿一池塘菏葉碧綠,遠處的塘角幾個農戶挑著水快速離去。
見周乾注視,李肆怕東家怪罪,訕訕道:“這幾日乾旱,附近農田農戶便來挑池塘的水。”
這片塘離江近,地勢低,旁邊又有大樹,池塘水冰涼,是個游泳納涼的好去處。
“水是挑不完的。”周乾勸李肆。
晚風拂起,李肆抓了幾條活魚,撈了幾截白藕,又從塘裡摸了蝦,恭敬的遞給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