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蹭吃還能賺筆錢(4600字)(第1/4頁)
章節報錯
貢院正街。
繁華地帶,文人雅客,青石古道處都是來沾文運的讀書人,兩側燈籠下放著毛筆墨汁。
人群當中,徐妙錦牽著阮宜貞在看燈籠,周乾跟在身後,衣著普通,總之除了他剛毅的五官和高大的身軀外,其他地方平平無奇。
“姐姐,這些燈籠有字,那個怎麼沒有?”阮宜貞雖然年紀小,但能感受到徐妙錦的善意,反而很是親近她。
這裡徐妙錦經常來,因為幾個哥哥都是朝廷中的大官,許多人提起父親也都敬畏三分,她在府裡很拘束。
今日正巧大哥徐輝祖在西華門值守,沒人看管,又偷偷摸摸溜了出來。
若是其他女子,恐怕會遇到紈絝公子調戲,但對於徐妙錦,大半個應天府都認識她。
中山王的女兒,都督徐增壽的妹子,燕王妃徐妙雲的妹妹,又跟太孫朱允炆,懷慶公主他們一起。
誰腦袋進水了才會招惹她,巴結還來不及。
徐妙錦道:“這裡的糕點美味可以無償享用,專為有才華生活潦倒的文人而準備。”
“原來徐小姐也蹭吃蹭喝。”周乾挑了挑眉。
“並非,這裡食物美味,最重要的是答對詩才可以進去享用,你們兩就跟著我,我做詩,你們隨意吃喝。”徐妙錦對阮宜貞甜甜一笑。
徐妙錦絲毫不覺得蹭吃蹭喝有什麼掃面子,反而興致勃勃,自信和傲嬌也是骨子裡天生的。
周乾抬頭,這地方叫“雅集。”
每個朝代有文人的地方就會產生一些聚會。
明朝文人聚會的形式,叫做雅集,主要內容是坐在一起創作詩文這些,議論學問,還有琴棋書畫等高雅元素作為襯托。
最著名的雅集,是東晉王羲之等人的蘭亭雅集,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就是在那場集會產生的。
明朝宣德年間,最有名的集會是畫家謝環的《杏園雅集圖》,周乾記得那幅作品在現代,收藏於鎮****。
這個謝環的畫,受到朱瞻基的重視,楊士奇等官員也經常請他們去雅集。
這種高雅的雅集在官員的府上才有。
應天城裡,都是些普通的文人士子。
到了後期,明朝文人就搞了詩社和會社一類,定期聚餐,出遊和話舊,吟詩。
今晚他們來的這地方,在大明很普遍,關鍵是貢院這裡,還會準備免費點心飯菜,資助窮困潦倒的讀書人。
徐妙錦並不是來對詩的,她是來吃飯的,只要她足夠的低調,讓自己淹沒在人群中蹭吃蹭喝,就很有意思了。
“你這是典型的家裡飯菜吃膩味了,偏偏吃這種。”周乾說道:“這雅集還有女子?怎麼感覺就像男女結緣分的。”
徐妙錦咯咯一笑,“還真被你說中了一部分,待會兒你先找個地方坐下吃東西。我去寫夠三幅燈籠的詩,三人正好。”
旁邊的阮宜貞抬起頭:“我姐姐也會寫詩,是不是周哥哥。”
周乾:“……是啊是啊。”
徐妙錦:“她姐姐是誰?”
周乾:“宜貞,給你娘帶些吃的回去,走吧。”
兩人向前走去。
徐妙錦愣愣的看著,半晌搖了搖頭:“如此掩飾之法,低階。”
三人從燈籠這頭走到燈籠的那一頭,周乾懶得寫詩糊弄,抱著胳膊看徐妙錦寫。
他覺得跟她們待在一起果然是又困又無聊,大晚上回家躺著睡覺不香麼。
徐妙錦寫完兩個,坐在燈籠下的椅子上,單手託著下巴,右手轉著毛筆:“你們兩先進去吧。”
看了眼甜美又抓耳撓腮的徐妙錦寫詩,周乾提著兩盞寫好的燈籠帶阮宜貞進去。
“走,宜貞。”
兩人說著,就來了雅集聚會的二樓走廊。
雖然都是帶燈籠進來,但有幾家京城的王公子弟不用寫詩也可以進來。
二樓早就人滿為患,許多桌子旁已經坐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