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乘車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城市下雨好還是不下雨好?
總歸是看個人喜好吧。
上林路的站牌標註著路過這裡的唯一公交。周明一個人撐著傘站在站牌下,往前五十米的距離,那輛公交車就停在那裡,司機坐在駕駛座上,和五十米外的唯一等車人隔著夏天的雨相對而視。
所以說,在這種偏遠的郊區,人煙稀少的小鎮上,僅有的站牌下的等車人,無論是搭配上秋天的風,夏天的雨,還是黃昏日落,春花冬雪,都很合適。
當然,如果遙遙相望的是一個充滿年輕氣息的異性會更加美好。
伍新知和廖中和那兩個傢伙,會有住在這裡的情調就很讓周明吃驚了,而且是鄰居。
住的近一些更好研究話術的巧妙嘛?該說當這兩人拿出那盤老郭的相聲集招待周明時周明完全不覺得意外,是他倆能做出的事。
十八點二十,末班公交車準點發動,前行五十米到站牌,停下,周明收了傘撣落雨水,上車。
離上次燒木頭過去了一週,暑假也將近一半了,說起來青木再不發去往學校培訓的通知,就要高三開學了。
按協議上寫的,培訓後是繼續回來讀高中,不存在提前入學預讀這回事......
都什麼破事,立這條規矩的當初腦子怎麼想的?
伍新知這個老學長...或許該叫知名校友?這幾天的交流中給周明透露了不少內部訊息,二十一院擇地建校是真的,以後雖然對外仍掛靠著青木的名義,實際是自有地盤自行管理,也就是這一理由,耽擱了這一屆培訓生。
活該倒黴唄,偏偏就讓他們攢上了。
要知道,建校的好處是公共的,而如果缺了培訓,損失只是他們自己的。
車上只有周明一個乘客,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啟用秘約章籙,又成了司機眼裡的發呆少年。根據這幾天往返的經驗,從伍新知廖中和的住處到周明家的這趟車路上基本很少人坐。
這兩根老油條畢業多年的老資歷不是白混的,在感知側這方面深有建樹,藉著這幾日的學習,周明算是受益匪淺。
計較起來,最初目的應該是交流學習,但當三人相處後,交流二字就成了伍新知二人單方面傾向於周明。
一旦輪到兩人有問題諮詢周明時,情況就變成了這樣:
“周老弟,你當時火焰領域體系偵測木偶兵的數量......”
“啊,根據層區構建的反饋報數就行,多虧了兩位學長搭建的體系。”
“那你是怎麼在五百萬攝氏度下不被影響的?”
“咦?和溫度有關係嗎?層區構建沒有溫度的引數,不受溫度影響吧。”
“......”
“......”
有道理啊,沒有溫度的引數就不受溫度影響了。
所以感知就不受環境影響了?
腦子裡沒有水的概念就不會被淹死了?
不知道什麼是溫度就不會感覺到冷熱?
......
可又能怎麼樣呢,天可憐見,周明就是這麼想的。兩人也看得出,周明確實沒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