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武安府眾士議國策、泰初宮吳主動雷霆(第1/2頁)
章節報錯
卻說曹爽開啟了那份來自潛藏東吳的校事送來的密檔,急忙覽目瞧去。
只見檔案中說道,吳國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兩人的爭鬥,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甚至就連新升為丞相的東吳上大將軍、荊州牧、江陵侯陸議也牽連在了其中!
曹爽看完此密檔後,頓時欣喜若狂,他當即就叫人前去傳喚何晏、鄧颺、丁謐,以及畢軌、裴秀、王沈、王業、王弼等人,叫他們速速來大將軍府內議事。
半個時辰後,一眾幕僚賓客紛紛來到了大將軍府的後院,曹爽也早就準備好了簡略的茶宴,眾人到場後一邊與曹爽寒暄,一邊紛紛落座。
不多時,曹爽見人已來齊,便將手中的密檔傳了下去,眾人一一傳覽完畢後,紛紛面露驚喜之色。
丁謐一向最有智計,他捋著山羊鬍,首先開口言道:
“孫權年邁,逐漸有昏聵之象,不知扶保太子孫和,反而助長魯王孫霸的氣焰,如今兩宮相爭,滿朝文武盡皆為兩宮羽翼,相互攻訐,依我之見,吳國已呈敗亡之象。只可惜我軍在駱谷新敗,急需休養生息,否則真應該早早籌劃伐吳之事!”
鄧颺一向有點急功近利,他眼珠一轉,緊接著對曹爽說道:
“大將軍,彥靖所言差矣,即便我軍新敗,但我大魏國力鼎盛,早就遠超吳蜀,更何況前些年大興屯田,淮南淮北諸多州郡糧倉滿溢,人丁也日漸興旺,何須一直休養生息?以颺之見,如若吳國繼續這樣亂下去,大將軍就算揮兵伐吳,也未嘗不可!”
才剛剛打完駱谷之戰的曹爽畢竟心有餘悸,一向對鄧颺言聽計從的他,此時看起來若有所思,他保持著沉默,並沒有發表什麼看法。
畢軌也開口道:
“密報上說,此次東吳兩宮相爭,吳偽丞相陸議陸伯言為了扶正太子孫和,遭到孫權猜疑,也被牽涉其中,聽說陸議急火攻心,還得了急病。不僅如此,孫權的外孫,衛將軍全琮全子璜和吳長公主大虎之子全寄反而一心一意效忠於魯王孫霸,全琮和陸議兩人甚至還因此事而交惡。如果此密報上所說是真,那我們大可以等東吳繼續亂下去!”
聽了畢軌的話,王沈大表贊同,他對曹爽言道:
“大將軍,畢昭先所言極是,那陸議身為東吳上大將軍,爵封江陵侯,統數萬大軍鎮守荊州。全琮乃孫權女婿,身為衛將軍,爵封錢唐侯,執掌東吳中軍,兩人俱是英才,多年以來一外一內鎮守東吳,這才讓我大魏無隙可乘。如今兩人交惡,陸議又病倒了,如果再等些時日,待東吳上上下下鬥得兩敗俱傷,方是我大魏出兵之時!”
謁者僕射王業見兒子王弼欲言又止,有躍躍欲試之態,於是投去了一個鼓勵的目光,朝著兒子點了點頭,王弼有了信心,也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諸位所言大善,弼也以為,如今東吳亂象已現,不止陸議全琮交惡,大虎全長公主還時常在孫權面前誹謗孫和生母王氏,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孫霸黨羽更是一起毀謗孫和結黨營私,這當口孫和卻依舊不知斂藏行跡,反而和太常顧譚之子顧承、張昭次子張休等人交往甚密,孫權早已開始猜疑孫和,偏偏陸議和太常顧譚此時還要接二連三的勸諫孫權穩固東宮,這豈不是去捋虎鬚麼?”
眾人聞言,紛紛覺得王弼所言更加鞭辟入裡,紛紛認真聽了下去,王弼繼續說道:
“不僅如此,東吳太子太傅吾粲也急昏了頭,竟敢在這風口浪尖上與陸議商議對策,還屢屢上書讓孫權驅逐楊竺等人,孫權本已疑心大起,如今陸議、顧譚、吾粲等人又聯絡過密,一齊向天子叫板,無異於是自尋死路,依我觀之,陸議、顧譚等人死期不遠!且孫權如今也氣出了一身的病,聽說還時常派人前去孫策的墓前祭拜祈求,我料其也不得長久。孫權雖老而昏,畢竟是一方雄主,只要其還活著,那就不可小視。因此,我大魏只需再等候個一年半載,等孫權、陸議二人去世後,東吳名將,便唯有全琮一人,全琮除將略外別無所長,且處處受其妻大虎的鉗制,根本不可能穩定局勢。如此一來,東吳必然陷入內亂,屆時我大魏再揮軍南下,必可一舉掃平江東、囊括五湖!”
眾人聽了王弼的話,紛紛拊掌誇讚起了這個年輕人的出色謀略。就連曹爽也對正值弱冠的王弼大為讚賞。
何晏聽了眾人的意見後,心中也有了想法,但他並沒有直接當場說出,而是一直等到了眾人散去。不多時,眾幕僚賓客盡皆散去了。但何晏有話要說,因此單獨在迴廊間留了下來。
曹爽自然也早就注意到了欲言又止的何晏:
“平叔,此時此地,並無旁人,你有何話,不妨直說。”
何晏點了點頭,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方才席間諸君,所言皆有道理,但下官有一點想法,卻與眾人不同。”
曹爽聞言,心中有些好奇,不禁問道:
“哦?不知平叔有何與眾不同的想法?”
何晏見曹爽發話,此刻也不再賣關子了:
“大將軍,方才王輔嗣所言,最為精闢,但他卻和眾人一致認為要坐等陸議、孫權逝世。人之壽數,本由天定,世間九死一生、起死回生之事,數不勝數,孫權、陸議雖病,但倘若其一病十年但終究未逝,大將軍又當如何,豈有坐等其死的道理?”
曹爽聽了何晏的話,雙目微睜,深深的點了點頭,他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