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君胡不歸、血灑荊襄(第1/3頁)
章節報錯
宛城行營。
曹丕坐在案前,望著從中線戰場送來的軍報,臉色沉鬱。
吳將朱桓大敗大將軍、大司馬曹仁之子將軍曹泰,並斬殺將軍常雕,魏軍被斬以及淹亡將士多達千人!
“大司馬英雄一世,怎麼會敗在朱桓一個毛頭小子手裡,豈有此理!”
嘩啦一聲,成堆的戰報書簡被曹丕盡數推到地上。
“陛下息怒......”過了一小會,侍中董昭才小心翼翼的說道:“大將軍一路已然戰敗,所幸主力未損,仍可堅守觀望......”
“朕明白......”曹丕揉著眉心,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所幸還有伯仁,他前些時日剛剛在西線大破吳將諸葛瑾,聽說還在江北岸與江中洲之間架設浮橋,讓主力進入洲中屯田穩守,看來,江陵是唾手可得的了。”
“陛下是說......徵南大將軍企圖架設浮橋,將主力屯於江中洲!”董昭聽了這話,略一思索,旋即皺眉說道。
“怎麼,侍中以為有何不妥?”
“陛下容臣詳稟,昔日武皇帝智勇過人,但是用兵一向畏敵而不輕敵,可是如今徵南大將軍此舉,卻是將敵人視若無物!”
“嗯?”曹丕本來不以為意,聽了這話,登時不敢大意,正襟危坐問道:“卻是為何?”
“夫用兵好進惡退,本是人之常情,但在進軍之時,難道不應該想清楚自己的退路嗎,只有進退自如的地方,才算是據守的寶地。
而今徵南帥軍屯於洲中,至深也;浮橋而濟,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狹也:此三者兵家所忌,徵南大將軍一向謀謨過人,怎麼此次卻如此不理智也!
倘若敵人攻斷浮橋,層層包圍,渚中精銳,非魏之有,將轉化為吳矣!
再者,近日乃是冬去春來之際,江水一漲,何以防禦?事將危矣,惟陛下察之!”
董昭憂色滿面,頓地叩首。他明白,夏侯尚一向謀略過人,又深得陛下信任,只害怕陛下聽不進去自己的話,那前線局勢可真是不妙了。
曹丕聽董昭侃侃而談,越聽越是心驚,到後來更是冷汗涔涔,倘若西線也敗了......不,絕不能敗!曹丕清醒過來,急忙下令:“快,下詔令伯仁速速撤出江中洲,不得有誤!”
“臣遵命!”董昭急忙起身,助皇帝起草軍詔。
魏軍江中洲大營。主帥行轅之內。
夏侯尚看著皇帝送來的加急詔書,額上冒出了一層冷汗。自己不過勝了諸葛瑾水軍,就如此草率輕敵,險些釀成大禍!
只希望,現在還來得及。
“傳令各營,速速準備,撤離江中洲!”
自從入春以來,江陵城的夜已不再那麼寒冷。江水兩岸的花草樹木也漸漸變得生機勃勃。
魏軍忙了一下午,已是黃昏時分,卻才從洲中撤出了數千人,而剩下的千餘人,還在不甚寬闊的浮橋上列隊北歸。
而吳軍此刻正趁著黃昏,悄然攜帶火把油船,朝著江陵中洲潛行,只待主將一聲令下,便點燃油筏。吳軍主將潘璋更是帶上了軍中全數的騎兵兩千人,企圖一舉擒獲夏侯尚,立下大功。本以為魏軍依舊如常駐紮在中洲的潘璋,此刻卻意外的看到,魏軍正列隊整齊的向洲北撤去,而在洲中尚未撤出的人不過數百人而已。
潘璋咬了咬牙罵道:“他奶奶的,夏侯尚這龜孫果然狡猾,我還是遲了一步,兄弟們,勿要再浪費火把燒燬浮橋了,立刻隨我衝上去截殺魏軍!衝!”
正在北撤的魏軍,陡然間便聽到了一陣喊殺聲從西面傳來。
早有準備的副將高遷立馬率領著已經過了浮橋計程車兵迎敵,給浮橋上撤退計程車兵爭取時間。潘璋軍雖來勢兇猛,但一來魏軍早有準備,二來吳軍騎軍不敵魏軍騎兵,所以潘璋一時倒佔不了什麼便宜,雙方纏鬥混戰了一個多時辰,洲中的魏軍也基本上盡數撤出,趕來這邊支援,吳軍立刻處於劣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