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陵侯府、東堂麟趾軒中,李豐、許允、崔贊、袁侃幾人等人聽了夏侯玄的分析,心中安定了不少。

而夏侯玄不知道的是,李豐此刻心中所想,並不是什麼國家戰事。如今的朝局,李豐心中明白,眼中自然也看得通透,大將軍曹爽雖然權勢滔天,風光無限,但太傅司馬懿畢竟是三朝元老、當世名將,其老謀深算又豈能不防?

一向與夏侯玄交好的李豐明白夏侯玄與司馬家的恩怨,自然是無心為司馬家出力的,可一向聰明的他也不敢貿然將司馬家得罪的太深,這也是他自從被何晏舉薦,擔任侍中以來,並沒有為大將軍曹爽立一件功勞的原因所在。

而此番吳國大舉侵犯,荊州揚州的軍事防務又盡皆把握在大將軍曹爽一脈的人物手中,一旦此戰有失,那麼大將軍曹爽在朝中的威信定然會大打折扣。因此李豐這才審時度勢,前來與夏侯玄商議,如今聽了夏侯玄的分析,李豐明白,此戰過後,大將軍曹爽在朝中的地位應當會繼續穩固下去,而屆時他也會一步一步向曹爽不斷的靠攏。

——————

就在一眾好友在夏侯府中長談之際,揚州戰場之上,魏吳兩軍之間的血戰也終於開始了。

王凌與孫禮麾下揚州常駐大軍本有六萬,此前撥調了一萬精銳交給了諸葛誕,還剩下五萬大軍,前日二人計議之後,認為以全琮一貫的手段,以及這段時間吳軍的行軍跡象來看,吳軍很有可能分兵突襲騷擾揚州各處關隘,因此又調分了兩萬大軍分把各處關隘。再加上輪休休假的兵戶,此時王凌、孫禮二人麾下僅剩下三萬大軍可堪一戰了。

而讓王凌、孫禮意想不到的是,揚州各處關隘竟無一處有吳軍進犯,而就在二人想要抽調一部分大軍回援芍陂大營的時候,全琮竟忽然親領麾下數萬主力人馬開始朝著芍陂魏軍大本營大肆襲來!

幸好王凌、孫禮二人平素治軍有方,全軍整日都在戒嚴狀態,因此總算是及時發現了十里之外的吳軍大部,由於大營之中輜重糧草頗多,王凌、孫禮當機立斷,決定立即主動出擊前來進犯的吳軍主力。

大帳之內,全副披掛的都督王凌火速召集了諸將,傳達著將令:

“孫禮,本將命你火速率領麾下精銳衛隊,並營中一萬精騎,火速出營,迎戰吳軍!”

孫禮立即上前接令:

“末將領命!”

王凌繼續下令道:

“傳令兵火速前往五十里外昭武將軍諸葛誕大營,命其火速馳援芍陂!其餘諸將,整肅步軍大部一萬五千人,隨我緊隨孫刺史精騎之後,迎戰吳軍!大營留下五千精銳弩手,保護糧草輜重!”

“領命!”

魏軍諸將官聽了將令,迅速便前往各營下達軍令去了。

孫禮火速集結了魏國大營一萬精騎,給麾下的兩名校尉、十位軍司馬傳達了王凌的將令後,迅速便跨馬出營,迎戰吳軍去了。

【注一:曹魏軍制,五人一伍,二伍一什10人,二什一隊20人,二隊一屯40人,五屯一曲200人,五曲一部1000人,五部一營5000人,二營一軍10000人。長官分別為,伍長,什長,隊率(隊正),屯長,軍候(麾下兩名百人將),軍司馬(副手軍假司馬),都尉或校尉,校尉或將軍。】

而王凌也指揮麾下三名校尉、十五位軍司馬迅速清點了一萬五千步卒,緊隨孫禮精騎大隊之後,出營拒敵去了。

魏吳兩軍的前鋒在芍陂附近首先遭遇。孫禮立即下令,命麾下兩名校尉分兵兩路,各自以五千精騎繞到吳軍左右兩翼,遊走擊殺吳軍陣列邊緣計程車卒,以擾亂吳軍的陣型。

全琮見魏軍提前十里就發現了自己大軍的動向,心中連呼可惜。目力甚佳的全琮看到了魏軍大纛上繡著‘伏波將軍孫’的字號,心中思索了半晌,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的對手是孫禮孫德達。與此同時,他發現孫禮麾下的騎兵並沒有直接朝著自己的中軍撲過來,而是兵分兩路,侵擾自己側翼去了。

這些年越來越精明的全琮很快便明白孫禮這是想要擾亂自己的陣型,自然沒有輕易上當,而且孫禮不顧自己中軍精銳,很明顯魏軍很快還會有大隊人馬對自己進行二次攻擊。全琮略一思索,立即將令旗一劈,傳來了副將中郎將秦晃以及四名傳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