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拒曹爽衛臻棄聯姻、收王凌昭伯得人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塢堡也叫做塢壁,王莽篡漢後的天鳳年間,北方大飢,天下動盪,富豪之家為求自保,這才紛紛構築塢堡營壁以抵擋兵災。
光武中興,漢室復起之後,光武帝為消除地方割據,曾下令摧毀塢堡,但卻禁之而不能絕,加之西北邊民常年苦於羌患,民間百姓也經常自組塢堡兵以對抗羌人,摧毀塢堡之事也就自然作罷。黃巾之亂後,駐有大批的部曲私兵的塢堡,也就成了豪強門下故吏賓客的避風港。
當朝尚書郎杜預之父,明皇帝朝散騎常侍杜恕杜務伯,早在太和三年時,因彈劾大將軍曹真之弟曹璠,因此被貶斥,之後便一直在這宜陽一泉塢稱病隱居。
明皇帝駕崩之後,司馬懿為了制衡大將軍曹爽,自然沒有忘記這個得力的姻親,因此司馬懿還鼓動了許多司馬氏故吏門生為杜恕的復起造勢上書。
宜陽,一泉塢內,杜恕開啟了兒子杜預自京城洛陽送來的家書,陷入了沉思。
如今的廟堂,看似平靜,實則已是風起雲湧之時,正是波譎雲詭,風雲莫測之際,自己真的還應該再次復出嗎?
杜恕收起了兒子的家書,長嘆了一聲。
————————
大將軍幕府之內,曹爽正與何晏、丁謐、畢軌,以及荀勖、裴秀、王弼等一眾幕僚會商著。
“此番杜恕重任河東太守,實乃我等心腹之患。不知在座諸位,有何高見?”
曹爽此刻眉頭深鎖,看起來憂慮重重。
丁謐稍加思索,起身言道:
“啟稟大將軍,那杜恕之子杜預,從小博覽群書,勤於著述,且甚是博學,諸子百家,無所不包,京中稱之為“杜武庫”,便是贊他博學多通,就像武庫一般無所不有。此番其父杜恕復起,與此子內外交通,對我等的確深有危害。但此父子二人,性子剛烈耿直,與朝中大臣多有不合,以在下之見,大將軍可利用他人之手,借刀殺人,方為妙算。”
曹爽聞言,眉頭舒展,起身笑道:
“彥靖所言,甚合孤意!”
商討好了應對杜氏父子的計謀之後,眾人又議起了京城內外,地方上下的局勢。
現如今,曹爽在丁謐、鄧颺等人的謀劃之中,終於完全掌控了京畿內外的禁衛、治政大權。
只不過在地方上,那極為重要的五個邊境大州的兵權,還沒有被曹爽完全掌握。
司馬懿一黨,有徵蜀將軍趙儼,都督雍涼諸軍事,再加上雍州刺史郭淮,二人牢牢把控著西線兵權。
南線荊襄一線的兵權,倒是牢牢把握在曹爽一黨的手中,都督荊豫諸軍事的,是夏侯玄的族叔夏侯儒。
至於北境二線,雖然重要,但由於鮮卑內亂、公孫授首,如今早已不比東西南三線那般重要了。因此幷州刺史並沒有被任何一黨所拉攏,而後起的權貴名將幽州刺史毌丘儉,則與夏侯玄等人關係匪淺,自然屬於曹爽一黨。
東線揚州與東吳接壤,乃是極為重要的一線。目前,都督揚州諸軍事的,乃是徵東將軍王凌,任揚州刺史的,則是先前違逆了曹爽而被外調的孫禮,這個刺史之位,則是由司馬懿之前親自提拔的。
而王凌王彥雲,乃是武帝朝和文帝朝的老臣,雖然對曹氏忠心耿耿,但他一向不熱衷與黨爭,且對曹爽這個後起的宗室小子並沒有太多的尊崇,因此此時的他尚未加入任何一個陣營。
曹爽心想,如今至關重要的西線兵權已被司馬氏牢牢握在了手中,自己絕對不可以再讓這同樣重要的東線再落入司馬懿的手裡。
為了爭取,他決定趁著這幾日王凌入京述職的機會,親自去拜訪一下這位三朝老臣。
曹爽打賭王凌十有八九會加入自己的陣營。
他看準了王凌對曹氏的忠心。
——————————
衛烈接到了大將軍曹爽單獨安排的一個任務。
那就是去勸說他父親,長垣侯衛臻加入大將軍一黨,並請求與衛臻再次聯姻,讓大將軍的五弟曹彥迎娶衛家小女,衛烈的小妹。
這個任務雖然看似簡單,可是在衛烈本人看來,則幾乎不可能完成。
別人也許不知道,可是衛烈自己心裡明白,父親這些年,一直都和司馬家走的很近。
而當初之所以將妹妹衛鳶嫁給曹羲,一方面是因為當初是武宣卞太后親自下旨賜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的司馬家,表面上還與故大司馬曹真關係不錯。
而今時不同往日。
大將軍與太傅隱隱間已然勢同水火,冰炭不可同器,父親又怎會答應如此請求?
衛烈思慮再三,還是沒敢去和父親提這件事情,可是大將軍的命令又不可違背,衛烈思前想後,最終決定,還是求泰初去和父親談一談吧。
他好像記得,大將軍陣營之中,唯有泰初還勉強得到過父親的讚許。
衛烈這樣想著,不多時便來到了昌陵侯府,夏侯玄的家中。
“衛兄,今日你怎麼有空來我府上了,快請坐,一同用了晚膳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