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昌陵侯開解天子惑、大將軍求問賢士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崇文觀中,年幼的皇帝正在夏侯玄、郭芝、鍾毓、荀顗、司馬駿等一眾散騎常侍、侍郎的陪同下,誦讀詩書。
夏侯玄重新得到重用之後,以司馬懿為首的一眾士族自然不甘落後,他們為原本擔任黃門侍郎的定陵侯鍾毓安排了一個散騎常侍,而太尉司馬懿還親自將荀顗舉薦給了曹芳,荀顗不僅官拜騎都尉,獲封關內侯爵位,而且也謀得了一個專門為天子講授經典的侍郎。
這還不夠,他們又以天子年幼,缺少伴讀公子為由,讓司馬懿第七子、伏夫人之子,八歲的司馬駿也充任了散騎常侍一職。
要知道,文皇帝朝的伴讀曹子丹、曹文烈、夏侯尚、夏侯懋等人,無一不是後來鎮守一方的國家重臣,明皇帝朝的伴讀公子,如毌丘儉、曹肇曹纂兄弟、何曾等人,也都曾顯耀一時,甚至至今榮寵不衰。
如若能夠讓司馬氏幼子司馬駿與皇帝結成莫逆之交,那他們這些士族的地位,將來只會更加穩固。而這一切的前提,自然是士族們都要緊緊圍繞在司馬懿的周圍才行。
而郭太后眼見朝中一個大將軍,一個太尉如此緊巴巴的在皇帝面前安排了各自的人手,本非皇帝親生母親的她心中自然也有了一絲慌亂,她也順勢安排了自己的族兄長水校尉郭芝也充任了散騎常侍。
就這樣,曹芳這個孩童天子的周圍,一下子就聚集了不少的後起新秀。只不過這些人當中,究竟有幾個人真心想要好好輔佐皇帝,卻未可知。
往日裡手不釋卷的小皇帝,今天顯得有些格外的煩躁。
他嘩啦一聲便拋下了手中的竹簡,正好他的啟蒙師父夏侯玄就在身邊,於是曹芳不禁問了夏侯玄一句話:
“泰初,這些書上所講的大道理,是不是都是假的呀?父皇曾經告訴我說,文皇帝的《典論》,乃是萬世不朽之格言,可是昨天在朝上,明明……唉......”
曹芳說著,心中再次鬱悶,不由得長嘆了一口氣。
“陛下。”
夏侯玄望著眉頭緊鎖、滿眼疑惑的小皇帝,心中不禁閃過了一絲憐愛之意,他認真的對皇帝說道:
“您要記住,即便《詩》、《書》這些前代聖賢所編寫的經書典籍,都不一定萬世無誤。然讀書可明人之智,陛下尚且年幼,不讀書自然萬萬不可,但陛下也要明白,書中所講道理,即便再有義理,也不過只是一家之言、一時之言而已,您是天下至尊,不光要明白如何自己親自去辨別書中的真偽,更要用這些學自書中、實則化為己用的智慧,去明辨朝堂之上的忠奸、天下海內的善惡!”
夏侯玄的聲音,就好似玉杵敲打在玉鐘上那般,清亮悅耳而又使人靈臺清明。
原本一臉迷茫的曹芳,聽了夏侯玄的這番話,眼神再次明亮了起來。
——————
大將軍幕府之中。
曹爽正與他的親信以及兄弟們謀劃著朝堂之事。
曹爽正當青年,此時,端坐主位、身著一身遠遊冠服、腰懸寶劍的他,顯得甚是威風。
座下,眾多幕僚則散座四方,粗略看去,這些幕僚當中,既有兩鬢斑白的中年人,也有稚氣未脫的少年人,濟濟一堂,倒是熱鬧。
這其中除了丁謐、畢軌等舊友外,還有曹爽新近徵辟的諸如荀勖、裴秀,以及王弼等一眾少年才子。
曹爽見群僚皆至,清了清嗓子,開口言道:
“諸位,孤蒙先帝看重,如今雖忝居首輔之位,奈何資歷尚淺,不足以服眾,雖大權在握,卻事事需向司馬太尉請示。無法展開手腳,事事有所牽絆,不知在座諸位,有什麼良策,可以改變此現狀麼?”
【注一:三國時期,侯爵以及三公之位,皆可自稱孤。】
“啟稟大將軍,在下倒是有一計。”
這時,席間一名留著一撮山羊鬍的中年儒士朝著曹爽一揖而拜。
曹爽認識那名儒士,並且還與他關係不錯。
他叫丁謐,字彥靖,乃是沛國譙縣人氏,武皇帝麾下猛將前典軍校尉丁斐之子。
明皇帝曾經聽說丁謐有其父丁斐的風範,於是便在自己的建議下,任命他為度支郎中。
時任武衛將軍的自己,因為與丁謐交好,自己還曾多次在明帝面前稱讚丁謐,建議明帝重用此人。但奈何當時朝中正大力抑退浮華之風,丁謐,以及自己好友李勝等人盡皆收到了牽連,故而一直都未能得到重用。
前不久,丁謐才在自己的提拔下,被升任為了散騎侍郎。
“哦?彥靖有何良策,不妨直說。”
“大將軍,太尉如今位高望重,而又深得百官擁戴,想要直接從太尉手中奪權,無異於引火燒身。因此在下以為,大將軍可以用明升暗降的手段。”
“明升暗降?”
曹爽聽了這四個字,精神一振。
“不錯。”丁謐捋著他的山羊鬍子,侃侃說道:“如欲取之,必先與之。大將軍可以上表陛下,請升太尉為太傅,這樣便可削去本屬於太尉錄尚書事的權力。如此一來,日後無論大小事項,大將軍就都不用詢問司馬仲達了。”
“妙啊,彥靖此計甚妙”曹爽聽了這條計策,不禁拊掌大笑:“三弟,你快幫我寫一篇奏表,請陛下升任太尉為太傅。”
“是,大將軍。”曹羲在眾多兄弟之中,才思最為敏捷,因此府上眾兄弟如若有上奏的表文,一般都會由曹羲來捉刀代筆。曹羲聽了大哥的話,立即便出席去書房擬寫表文去了。
見丁謐獻策成功,畢軌自然也不願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