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曹叡抱病上朝選統帥、仲達再度掌兵徵遼東(第1/3頁)
章節報錯
話說夏侯玄在陳泰等人的建議之下,立即便派遣信使,將自己的親筆信送到了高堂隆與何曾兩位重臣的府上,告知了自己想要舉薦老將胡遵與太尉司馬懿一同出兵平叛的想法。
司馬府的密室之內,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此刻繼續與傅嘏、吳應、鍾毓鍾會兄弟、荀粲之兄荀顗、陳本之弟陳騫,以及衛瓘、羊祜眾人一同商議著如何讓自家父親司馬懿帶兵出征,重掌兵權。
高珣由於近日身體不適,因此這才沒有前來與會。
一身才華但卻心思純良的羊祜不願聽眾人談論這些陰謀詭計,因此推脫說身體不適,早早便離司馬府而去了。
荀顗荀景倩,如今正是,乃是太尉荀彧的第六個兒子,荀粲荀奉倩的親兄長,不僅如此,故大司空陳群還是他的親姐夫。荀顗年幼時,便深受姐夫陳群賞識,生性極孝,幼年成名,且才廣學博,心思縝密,論其才華名氣,在同輩士子當中,雖不及夏侯玄、毌丘儉、諸葛誕、李豐、司馬師、司馬昭、曹肇、鍾毓之輩,但卻實不在曹羲、傅嘏、許允、崔贊、和逌、衛烈、袁侃、袁亮、李勝、楊偉等當朝名士之下。
因為父親荀彧之勳,以及自身才華,荀顗年紀輕輕,便被任命為了中郎。後來他與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結識,從此便與司馬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刻,他正侃侃而談,對司馬師以及在座的諸多好友詳說著自己的計策:
“諸位,以在下之見,此次遼東動盪,來勢洶洶,就連一向享負盛名的毌丘仲恭,都鎩羽而歸,故尋常之將,只怕都並非是那公孫淵的對手。本朝尚且在世、有資歷名望的宿將,諸如王凌王彥雲、郭淮郭伯濟、夏侯威、夏侯儒等人,盡皆鎮守外方,難以抽調,朝內唯有司馬太尉一人而已,至於兵曹尚書孫禮孫德達,雖勇武卻無經驗,老將胡遵,不曾征戰已然多年,不足為慮。但饒是如此,也難防夏侯玄諸輩暗施詭計,令陛下心意飄忽,倘若陛下執意任命夏侯玄、曹爽、秦朗、夏侯獻之輩北上,彼與毌丘儉合兵一處,僥倖得勝,那於我們可十分不利了!”
“景倩所言甚是,然我等卻該如何化解此事才是?”
如今的司馬師,早已不復當年少年時的俊雅模樣,此刻的他,臉色陰沉,眸子中的寒光彷彿九幽一般深不可測,而他眼下當年被曹羲以龍鱗寶刀刺傷的地方,此刻竟也生出了一顆小瘤,這讓司馬師整個人的氣質顯得更加陰鬱了起來。
衛瓘衛伯玉,乃是本朝大書法家,故尚書衛覬衛伯覦的長子。數年前,衛覬逝世後,少年衛瓘便承襲了閿鄉侯的爵位,成為衛家的新任家主。如今的衛瓘,正是十七歲的年紀,其非但擅長書法,且在月旦評上得了“負靜名理,明識清允”的判語,因此在後起名士之中,隱隱然已與羊祜、鍾會、裴秀三人齊名。
正是因為衛瓘才氣逼人,因此這才年紀輕輕便成為了朝廷的尚書郎。
衛瓘思慮半晌之後,開口對司馬師言道:
“長公子,以瓘看來,此番陛下決然不會讓夏侯玄等輩貿然出兵!”
聽了衛瓘的話,一向以智謀為人稱道的陳騫陳休淵,此刻也終於開口了,他起身言道:
“伯玉言之有理。長公子何必憂慮,以在下看來,陛下此番病情不輕,而遼東局勢又十分危急,陛下不遣老將而讓夏侯玄、曹爽等小將練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越想抓住兵權,陛下便會越發忌憚,因此,明日的朝會上,我們不妨來一個欲擒故縱,如此,勝算反而會更大些!”
聽了陳騫的話,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以及傅嘏、吳應,鍾毓、鍾會兄弟,荀顗、陳騫,以及衛瓘幾人,紛紛恍然大悟。
————
何曾收到了夏侯玄的書信之後,心中也對司馬懿重掌兵權一事頗為顧慮,因此他急忙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奏疏中,他急切請求曹叡派遣監軍或副將,與司馬懿同行,以防意外。
景初二年的春日,讓人頗覺寒冷,春風的料峭,夾雜著冬日的徹骨之寒,讓這個春天並沒有多少暖意,這讓皇帝的病情逐漸加劇了起來。
太極殿內,此刻群臣正在議論紛紛。
“此次遼東反叛,國內震動,平叛之事刻不容緩,陛下怎麼還不出來臨朝啊。”
“自從悼皇后薨逝之後,陛下便經常抱恙,聽說這幾日,陛下的病情又有反彈的跡象啊!”
“噓,陛下龍體關乎國運,豈容我等胡亂評議,莫失言。”
“對對對……”
群臣雖然有些騷動,但太尉司馬懿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此刻他正將雙手籠於袖中,閉目養神。而近日得了重病的高堂隆,此刻精神十分不濟,看的出來,今日的他,是苦苦勉力支撐著,才得以來到朝堂之上的。
“陛下駕到!”
群臣等候了多時之後,殿後的侍者的一聲高呼,終於讓眾人騷動的內心稍稍安穩了些許,見天子臨朝,群臣紛紛急忙回到了自己的班次之上。
“參見吾皇,吾皇萬歲!”
“眾愛卿,平身,咳咳……”臉色煞白的曹叡,此刻在兩名侍者的攙扶下,緩緩端坐於御座之上,他約莫是感染了風寒,此刻不時的咳嗽著,使得他頭上的天子冕旒顫抖不止。
“群臣有事啟奏!”殿上的大內官韓雍立於陛階之上高聲喊道。
中書監劉放持笏出班言道:“陛下,從從遼東公孫淵妄稱天數,自號燕王於北境以來,國內已是人心惶惶,須得立刻派兵遣將,將其剿滅才可。”
“依愛卿之見,朕應當......咳咳咳......應當,派遣何人,率師平叛?”
“陛下,微臣以為,遼東之地事關重大,平叛重任非託付於智勇之名將不可。當朝文武,唯有太尉可擔此重任。”
群臣沉默,表示對此沒有異議。就算是那些為數不多的、反對司馬懿繼續執掌兵權的臣子,此刻也沒有其他可推薦的人選了。
但凡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名將,諸如郭淮、王凌、夏侯儒、夏侯威等,此時要麼在雍涼青徐,要麼在荊襄揚豫,皆鎮守一方不可擅調。因此朝中除了司馬懿以外,再沒有一位才堪大將的人可用了。
“太尉,你可願率兵,前去幽州平叛?咳咳……”曹叡咳嗽不已,望著階下靜如石雕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