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東吳兵分三路,北犯邊境,第一路由上大將軍、江陵侯陸議,以及大將軍、宛陵侯諸葛瑾二人親率,共五萬大軍,正屯駐於江夏、沔口,準備攻打大魏重鎮、荊州首府襄陽。

【注一:東吳在大將軍之上,設有上大將軍一職。】

第二路,則由宗室大將鎮北將軍、建德侯孫韶,以及奮威將軍、都鄉侯張承二人為帥,率領五萬大軍向魏國東南邊境廣陵、淮陰進軍。

吳主孫權更是御駕親征,率領著號稱十萬之眾的東吳丹陽上甲、廬江青巾,親自將魏國三年前剛剛建成的合肥新城包圍的水洩不通。

這東吳上大將軍陸議,以及大將軍諸葛瑾二人,乃是江南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名將兼名臣,此一路大軍實不可小覷,自不必多說。

而那進攻廣陵、淮陰的建德侯孫韶,不僅身長八尺,儀貌都雅,一表人才。而且在東吳為邊將數十年,一向善養士卒,能得士眾之死力,姑多年征戰鮮有負敗。

張承張仲嗣,則是東吳名臣張昭之長子,其為人壯毅忠讜,善於識人,一向以才學知名,與吳國名士諸葛瑾、步騭等人為友,不僅滿腹經綸、腹藏良謀,而且曾經率軍討平山寇,一舉招降得異族精兵一萬五千人,也是個實打實的文武全才、後起名將。

此番東吳來勢洶洶,且與西蜀諸葛孔明東西遙相呼應,實在是令曹叡感到痛心疾首。

此刻,皇帝曹叡與劉放、孫資、高堂隆、曹肇、何曾、劉邵、衛臻等人共聚式乾殿,共同商討著該如何回覆昌邑侯滿寵與汝南太守田豫二人分別自揚州前線寄來的兩份奏表,這決定著朝廷接下來該採用何種策略來對付吳軍。

眾人一一傳閱著兩份奏表,紛紛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此刻一個個正精神細思著。

原來合肥新城守將張穎見吳軍勢大,因此向徵東將軍昌邑侯滿寵告急,滿寵意欲率諸軍救援張穎,且想再命揚州休假士卒一併返回前線,共同禦敵,於是他上給曹叡的奏表中,正寫明瞭想請求朝廷派遣大將,調撥禁軍,馳援揚州合肥新城。

而殄夷將軍,汝南太守田豫知悉滿寵想法後,認為合肥新城城固糧饒,自守有餘,吳軍之意圖,正是要藉助攻打新城以引誘大魏出軍,繼而伏擊之,所以他認為此刻張穎應該奮力堅守,聽任吳軍攻城,以挫敗吳軍銳氣,而不應出動大軍,與吳妄爭高低。如果朝廷真派援軍至新城,只怕孫權與陸議等早有埋伏,定反過來吞掉朝廷援軍。

散騎常侍劉邵劉孔才此刻正在繼續細覽著田豫的奏表:

“臣汝南太守,殄夷將軍田豫伏唯陛下:

吳軍悉眾大舉,非獨貪小利,實欲攻新城以誘我大軍耳。此時宜聽使攻城,挫其銳氣,不當與爭鋒也。城不可拔,吳眾必怠;罷怠然後擊之,可大克也。若賊見我識破其計,必不攻城,勢將自走。若我軍進兵,適入其計耳。

青龍二年六月,臣汝南太守、殄夷將軍豫頓首再拜。”

劉劭再次細思後,終於開口了:

“啟奏陛下,臣以為,賊眾新至,正是心專氣銳之時。昌邑侯若舉兵進擊,不一定能制服吳賊,但昌邑侯求朝廷援兵,倒是為了求保萬無一失。故臣以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騎三千,揚聲進道,以震曜形勢。”

曹肇新近喪了愛弟,此時神情恍惚,只是一言不發。

何曾聞言,心中十分贊同劉邵之議,他不禁讚道:

“孔才之策大妙,昌邑侯既不會中吳軍伏擊之計,又可安守合肥,此計實乃一舉兩得之妙策也!”

曹叡,還有曹爽、卞蘭、衛臻、杜恕等人聽了何曾的話,紛紛點了點頭。

劉邵聞言,心中也頗為自得,他捋了捋嘴邊髭鬚,繼續笑道:

“不錯,朝廷精騎一到合肥,則要疏其行隊,多其旌鼓,曜兵揚威於城下,如此一來,吳軍必會以為我朝廷援軍徒有虛名,定會前來邀擊,引出賊眾後,昌邑侯即可再率軍截其歸路,扼其糧道。吳賊聞我大軍斷其後,必震怖遁走,如此,即可不戰而自破賊矣!”

曹叡見劉邵奇謀,心中大喜,他站起身來說道:

“孔才此計甚妙,劉放、孫資,你們二人即刻便下詔施行,此外,再傳朕詔令與揚州,敕諸將堅守,朕欲親自前往揚州,督率諸軍,征討吳虜,與那孫權一較高下!”

劉放孫資二人躬身領命。

衛臻見皇帝欲親自御駕東征,心中大驚,他立即勸諫道:

“陛下,孫權外示策應諸葛亮,在內實則是在觀望我大魏與蜀虜相爭耳。且合肥城固,不足為慮,陛下車駕實不需親征,此亦可以大省六軍之費,還望陛下三思啊!”

曹叡聽了衛臻的話,心中雖然明白其所言非虛,但自己即位以來,尚未親自指揮過一場大戰,這讓思慕武皇帝雄風的自己一直耿耿於懷,如今孫權親自來犯,天下震動,但自己合肥新城固若金湯,又兼有良臣猛將固守,自然易守難攻,正因如此,自己才要御駕親征,打一場漂亮的大勝仗,讓天下百姓看看自己的鼎盛武功!

曹叡心中慮及此處,哪裡還肯聽衛臻的逆耳良言?

“公振所言,言之有理,但孫權此番親自來犯,以致東南人心洶洶,若朕不親自南下,士眾之心如何可安吶?朕意已決,眾卿勿復多言!”

“諾!”

堂中眾人見皇帝心意已決,於是並沒有繼續勸阻皇帝,他們明白,值此危難之際,皇帝如能御駕親征,倒是真的可以大大鼓舞前方戰士們計程車氣,可助早日滅敵。

過了一會,曹叡好像是想起了什麼,他又開口道:

“前任校事官曹德思,為國捐軀,彥龍、子棄,你們詔有司追贈德思前將軍之印綬官職,並以上將之禮厚葬。至於校事府諸多事宜,就先由何曾來兼領吧。”

“臣等遵旨!”

劉放孫資二人心中一沉,攝於校事的威力,看來日後他們要好好巴結一下這個何瑞諫了。

“微臣謝陛下隆恩,臣必盡誠竭節,以報陛下!”

何曾見自己陡然見得了如此權勢,心中此刻激動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