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的冬日,雖與幷州北境一樣是白雪皚皚、寒風凜冽,但此處乃是中原帝都,就算那自北面而來的寒風再怎麼凌厲,經由太行山脈等北方山嶽屏障一阻擋,到了此處也就沒有那麼寒冷了。

洛陽皇城之中,亭臺樓閣之上,此時盡是一片喜氣洋洋、歌舞昇平之景。

闕樓之上,城牆內外,身著鐵鱗、手執戈戟的甲士正在皚皚白雪之中,默默守護著洛陽的繁華。

水榭之畔,宮殿之內,身披華綃、手執舞扇的歌女正在冉冉香霧之中,欣欣慶祝著北境的勝利。

最近的兩個月,皇帝曹叡接連線到了北方戰場傳來的捷報,心情大好,因此這一月之中,常常在宮中擺下酒會宴席,以示慶祝。

“哈哈哈,此番驍騎將軍督率中軍討伐鮮卑,不但使那軻比能敗走漠北,還使得那鮮卑將軍洩歸泥率領其部眾來降,真是可喜可賀!”

“不錯不錯,再加上十月間,那步度根部落將領戴胡阿狼泥等,也率部於幷州晉陽投誠。秦將軍可謂是功不可沒啊。”

在席間宴飲的大臣們紛紛舉酒稱讚此次大捷,眾人也都紛紛對秦朗讚不絕口。

“嗯。”

皇帝曹叡此刻心情大好,他滿意的點了點頭,舉酒笑道:

“秦將軍確實沒有辜負朕的厚望,來人,傳朕口諭,秦朗將軍與驍騎營將士,此次平叛,功不可沒,大軍即將班師回京,時值寒冬,此來路途遙遠、邊關苦寒,特賜棉襖萬領、醇酒一千壇、羊腿一千隻,柴火木炭五千斤,好為將士們驅寒慶功!”

“諾。”曹叡身旁的內侍韓雍聞言,立即前往尚書蘭臺處宣旨安排去了。

“陛下,微臣也看過此次戰報,此役能夠一舉功成,羽林監、昌陵侯夏侯泰初,以及五百羽林郎,也是功不可沒,因此微臣認為,陛下的犒勞,不應該忘記昌陵侯和羽林營。”

武衛營副將曹羲一見席間群臣盡在陛下面前拍秦朗的馬屁,萬全忽略了夏侯玄,已然心有不悅,再加上這數月與夏侯玄少有書信往來,甚是想念,如今夏侯玄立了功勳卻沒有賞賜,所以此刻他才敢在曹叡面前直言不諱。

“三弟,犒賞三軍,乃是陛下分內之事,何時由得你我插手,還不歸座!”

曹羲身旁,武衛將軍、邵陵侯曹爽一看到曹羲如此莽撞,心中十分不滿,生怕皇帝動怒,急忙小聲訓斥,還不斷的給曹羲使眼色,可是曹羲卻仍舊不為所動。

“陛下,微臣以為,昭叔公子方才所言,不無道理。”

就在這時,席間一個文官起身離席,朗聲朝著皇帝說了這麼一句。

眾人紛紛抬眼去看時,發現說話之人原來是散騎常侍、關內侯,高堂隆高堂昇平。

這位高堂隆,乃是青州泰山平陽人,以善佔天象聞名。曾在武皇帝時擔任過泰山守、督郵等職。文皇帝黃初中,又升為堂陽縣長,後來,在文皇帝的拔擢下,他擔任了當年的平原王曹叡,也就是當今陛下的王傅。

後來陛下即位,作為帝師的他開始大展身手,先是任陳留太守,治理一方。由於政績突出,且常常有出色的建言奏給朝廷,因此得到了皇帝的倚重,官拜散騎常侍,又得陛下賜爵關內侯,一舉成為了陛下身邊舉足輕重的人物,得以時常為曹叡建言獻策、謀劃軍機。

曹叡一見是老師高堂隆,心中自生了三分敬意,因此他並沒有打斷高堂隆的話,而是繼續耐心的聽了下去。

只見高堂隆一捋長鬚,繼續說道:

“臣日前仔細閱覽了北境前線戰報,聽說那羽林營雖然人數極少,但卻在陣前自告奮勇,冒著風沙主動深入敵後,這才將戰局形勢扭轉了過來,所以,臣贊同昭叔公子方才的提議,請求對羽林營一併犒賞,以示陛下聖明。”

曹叡聞言,若有所思,終於還是點了點頭。

“方才高堂大人所言,臣倒是不敢苟同。”

高堂隆話音剛落,便有一人慢悠悠的反駁了一句。

“哦?”

高堂隆回頭看時,發現原來是陛下面前的寵臣,散騎常侍、中書監劉放,高堂隆並未氣惱,而是心平氣和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