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驍騎北進、羽林赴邊(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日後,驍騎將軍秦朗與羽林監夏侯玄在洛陽北郊宣武場誓師祭旗之後,便率領著禁軍驍騎營八千精銳、以及五百皇家羽林,朝著北境幷州開拔而去了。
“昌陵侯,這是你頭一回率軍出征吧?”
秦朗身披一副華麗的魚鱗甲,披一身紫色披風,緩轡乘著一匹玉花驄,笑著問夏侯玄。
夏侯玄見了秦朗溫和的笑容,原本有些緊張的心情瞬間緩和了不少,他點了點頭。
秦朗笑道:
“昌陵侯莫要擔心,此戰過後,你也就算是有了軍功在身了!”
夏侯玄再次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好!屆時如若大勝得歸,玄定與驍騎將軍大醉一場!”
“好!”
說起這位驍騎將軍秦朗,也是武皇帝曹操收養的義子。
秦朗字元明,小字阿穌,原本是前朝割據一方的大軍閥呂布的部將秦宜祿之子,秦宜祿死後,其母杜夫人改嫁了武皇帝,於是秦朗也便成了武皇帝的義子,深得武帝喜愛。
說起這武皇帝的三大義子,秉性也都各不相同。
那駙馬都尉何晏、何平叔,為人性情狂蕩、才華橫溢,而又鋒芒畢露,因為少年時僭越王太子的服飾,因而與當初尚在東宮的文皇帝曹丕交惡,這也是他直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正經實職的原因。
而已故的大司馬、邵陵元侯,曹真、曹子丹,則是個性格剛猛、智勇雙全的人。即便如此,他雖有功勞卻也毫不自傲,且平日裡也十分善待自己的部曲將士、一生更是忠心為國,直至薨逝。
而這位驍騎將軍秦朗、秦元明,雖深得魏國三代國君:武皇帝、文皇帝、以及當今陛下的看重,自己也算頗有才能,可是他的性情倒一直頗為柔和低調,絲毫沒有何晏那樣的鋒芒畢露。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也才深得當今陛下的信任與看重。
當今陛下剛剛即位的太和元年,秦朗便被升遷為了掌管禁軍五營中驍騎營的驍騎將軍、併兼任給事中,使其得已掌管禁軍五營之一的驍騎營,還有了常伴天子左右,參與大政謀劃的權力。
但秦朗在其位,卻絲毫不謀權位,不結黨朋,還常常順著皇帝的意思,絲毫不忤天子心意,因而甚受皇恩。
眾人也因為秦朗是皇帝寵臣,而對他多加賄賂,秦朗為人雖然不結黨,但亦不拒財,因此變得十分富有,洛陽市井之間,經常私下評論洛陽的各個風雲人物,說起驍騎將軍秦朗,大家普遍都有一個一致的想法,那就是秦將軍非常有錢。
他雖然沒有獲封爵位,但因為洛陽眾人的賄賂,他府裡的財富比起昌陵侯夏侯玄、長平侯曹肇、邵陵侯曹爽、定陵侯鍾毓這些正兒八經的食邑侯爵,還要高出許許多多。
不僅如此,皇帝還在洛陽最為繁華的地段為秦朗修建了一大座府邸,就這一點都足以羨煞旁人。
可是秦朗雖然有錢,他也並沒有隨意揮霍錢財,而是將資財拿出來,為自己帳下驍騎營士兵改良軍械,正因如此,秦朗麾下的驍騎營在禁軍五營之中,比那武衛營、中堅營、中壘營、遊擊營這四營顯得更有門面。
驍騎營和羽林營近一萬大軍,自北面渡過河水以後,便沿著太行山谷大道,一路向西北進發了。
人馬抵達河北上黨郡之後,秦朗與夏侯玄率部在附近的行軍營寨中稍事休整、補充完軍資糧草以後,便又開始繼續北上了。
那五百意氣風發的羽林,作為大軍的前鋒,一路上都是領先探路,夏侯玄年少時,家中府邸位於冀州鄴都,後來文帝接受了漢室禪讓以後,父親便將府邸遷去了洛陽,因此,除了黃初年間,他奉當年監國平原王,也就是當今陛下的命令來北境獻策那次之外,這是他第二次來到這幷州北境了。
只見一路上,太行山上上下下,盡是成群的牛羊;而山間谷地的阡陌之間,則還種植著麥、豆等青青蔥蔥的作物莊稼。
自漢末朝廷允許北方匈奴人與鮮卑族人內遷居住以後,北方的幷州、冀州,也就變成了如今這般農牧交錯的光景,而北方各族內遷以後,幾十年間,倒也一直都與中土子民和睦相處著。到如今,眾人都已然親如一家、不分彼此了。
自從武皇帝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對幷州境內的匈奴不能完全放心,於是武帝便將幷州境內的異族民眾分為了五部,又立了各族中的貴族為各部渠帥,還選了中土漢人作為司馬,來監督各族。
各部之間互不統屬,分而治之,大魏也是透過這種手段,才將各族單于控制在了朝廷的管轄之下。
像那南匈奴五部,就全散居於幷州州治晉陽縣附近:
左部萬餘落居於茲氏;右部六千餘落居於祁縣;南部三千餘落居蒲子;北部四千餘落居新興;中部六千餘落居大陵。
這樣一來,匈奴人原有的放牧生活,也逐漸慢慢轉向了中原的農耕生活。